字好书
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

《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

时间: 2025-07-27 20:44:47

诗句

远风南浦万重波,未似生离别恨多。

楚管能吹柳花怨,

吴姬争唱竹枝歌。

金钗横处绿云堕,玉箸凝时红粉和。

待得枚皋相见日,自应妆镜笑蹉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44:47

原文展示:

远风南浦万重波,未似生离别恨多。
楚管能吹柳花怨,吴姬争唱竹枝歌。
金钗横处绿云堕,玉箸凝时红粉和。
待得枚皋相见日,自应妆镜笑蹉跎。

白话文翻译:

在南浦的远方,波涛起伏,层层叠叠,然而与生离死别相比,心中的恨意却更加深重。楚地的乐器能奏出柳花的怨恨,而吴地的美女们则争相唱起竹枝曲。金钗横插,绿云随风飘落,玉筷静静地停在红妆之中。待到我再次见到枚皋的那一天,自会在镜前笑看岁月的蹉跎。

注释:

  • 远风:远处的风,指的是南浦的风。
  • 南浦:指的是南方的水边,常用来描写离别的场景。
  • 生离别恨:生离死别所带来的痛苦和恨意。
  • 楚管:楚地的乐器,指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能表达悲伤的情感。
  • 吴姬:指吴地的女子,常与美丽、歌唱联系在一起。
  • 金钗玉箸:象征女子的美丽和娇娥的生活。
  • 枚皋:指古代的名士,可能是诗中所指的人,代表着美好的期望。
  • 妆镜:指化妆用的镜子,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青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豪放和细腻并存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杜牧游历池州时,因目睹风景与妓女相别而感发,反映了他对离别、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在唐代,妓院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诗人常通过妓女的形象表达情感,呈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雅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离别的苦楚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开篇的“远风南浦万重波”,描绘了自然的辽阔与波涛的起伏,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接着,诗人用楚管与吴姬的对比,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孤独,让人感受到那种心中无以言表的惆怅。金钗与玉箸的意象则增添了女子的娇媚与柔情,映衬出离别时的美好回忆。

最后一句“待得枚皋相见日,自应妆镜笑蹉跎”,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仿佛在说,时间虽让人感到蹉跎,但只要有重逢的希望,所有的离别都将化为笑谈。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敏锐捕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风南浦万重波:开篇描绘了南浦的景象,远方的风带来层层波涛,暗示离别的无尽愁苦。
  2. 未似生离别恨多:对比自然景象与人心中的离别痛苦,强调生离死别的痛苦比自然景象更为深重。
  3. 楚管能吹柳花怨:提到楚地的乐器,能演奏出柳花的怨恨,表现离别时的愁苦情感。
  4. 吴姬争唱竹枝歌:吴地的女子们争相唱歌,意象生动,反映出生活的繁华却无奈的现实。
  5. 金钗横处绿云堕:金钗的意象体现了女子的美丽,绿云的堕落象征着离别的哀愁。
  6. 玉箸凝时红粉和:玉箸静止的状态,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女子的美丽即将消逝。
  7. 待得枚皋相见日:寄托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枚皋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伴侣。
  8. 自应妆镜笑蹉跎:希望未来重聚时,笑对过去的离别与时光的蹉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钗横处绿云堕”,将金钗与绿云结合,形象地表现女子的美丽与离别的愁苦。
  • 对仗:如“楚管能吹柳花怨,吴姬争唱竹枝歌”,整齐的对仗构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使得诗句更具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离别的痛苦与重聚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浦:象征离别之地,常与伤感情绪相连。
  • 楚管:代表悲伤的音乐,表达离愁别绪。
  • 吴姬:象征美丽与爱情,代表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金钗玉箸:象征女子的美丽与生活的奢华。
  • 妆镜:象征自我反省与青春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管”指的是哪种乐器?

    • A. 笛子
    • B. 琵琶
    • C. 管乐器
    • D. 弦乐器
  2. “金钗横处绿云堕”中,金钗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
    • B. 美丽
    • C. 伤痛
    • D. 希望
  3. 诗中提到的“枚皋”指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美人
    • D. 一位名士

答案

  1. C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两首诗都探讨了离别的主题,但杜牧更侧重于感情的细腻描绘,而白居易则更强调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具有不同的风格,反映出各自的艺术特色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绍庆罗巡检 绍庆府教厅瑞麦 少年看花行寄示谊儒侄 桑落洲望见庐山立雪一峰和全父弟韵 桑落洲望见庐山立雪一峰和全父弟韵 遣季子寿黄循斋二首 遣季子寿黄循斋二首 茅屋 买舟过太湖口入小港 昆岳有佳人四章寿黄循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含牙戴角 无所不包 凛有生气 干字旁的字 迷魂寨 考题 母字旁的字 包含音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赅备 贞师 靑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善的词语有哪些 呕心滴血 另眼看承 折足覆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