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7:27
白马逐牛车,黄昏入狭斜。
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
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白马追逐着牛车,黄昏时分进入狭窄的巷子。
柳树上乌鸦争着栖息,但争着枝头却未能飞上屋顶。
东房的少妇丈夫在军中,每当听到乌鸦啼叫便知道已经夜深了。
诗中的“乌”指的是乌鸦,乌鸦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孤独和哀伤,尤其在秋冬季节,乌鸦的啼叫往往让人感受到凋零的季节和离别的愁苦。诗中提到的“少妇婿从军”则反映了唐代社会中许多年轻女性面临的离别与思念,丈夫出征在外,留下妻子独自在家。
李端,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具体资料较少。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常常蕴含深刻的情感和社会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乌栖曲》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许多青年男子参军,导致家庭的分离和思念的加深。诗中少妇的孤独与对丈夫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乌栖曲》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表现了战争带来的家庭离散和情感的孤独。开头两句“白马逐牛车,黄昏入狭斜”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白马追逐牛车,象征着生活的忙碌与生机。而黄昏的到来则暗示着一天的结束,也为后面的情感基调铺垫了阴郁的氛围。
接下来的“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则通过乌鸦的争斗,隐喻了少妇内心的焦虑与无奈,乌鸦无法归宿,正如少妇无法与丈夫团聚。最后两句“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将情感推向高潮,少妇通过乌鸦的啼叫来判断时间,这种情感的寄托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思念与孤独。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争背景下的人间悲剧,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家庭分离的惋惜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在动荡时代中对亲情和安宁的向往。
《乌栖曲》的作者是谁?
诗中“白马逐牛车”意在描绘什么场景?
诗中乌鸦争宿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李端的《乌栖曲》与王维的《鸟鸣涧》均描绘了自然与人情,但李端更侧重于表达战争背景下的思念与孤独,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但在情感基调和主题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