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答张文潜

《答张文潜》

时间: 2025-05-04 01:32:12

诗句

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

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

昔闻杜氏子,剪髻事尊客。

君妇定不贤,三梳奉巾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2:12

原文展示:

答张文潜
陈师道 〔宋代〕
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
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
昔闻杜氏子,剪髻事尊客。
君妇定不贤,三梳奉巾栉。

白话文翻译:

我贫穷得连一根锥子都没有,四周都是墙壁。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上风光无限,为什么我却不能减轻饥饿的痛苦呢?
从前听说杜甫的儿子,为了尊敬客人,剪掉了自己的头发。
但你妻子一定不贤惠,三次梳理发髻为你奉上巾帕。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种尖锐的工具,用于刺穿物体。
  • 四壁:四周的墙壁,形容环境的闭塞。
  •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的境地或美好事物。
  • 杜氏子:指杜甫的儿子,形象地代表着对尊重和礼节的重视。
  • 君妇:指对方的妻子。
  • 三梳:指三次梳理发髻,表示细心和周到。

典故解析

  • 杜氏子: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人道主义关怀和对社会疾苦的关注而闻名。提到杜甫的儿子剪髻,说明诗人对礼仪和尊重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5-1101),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作品富有情感和哲理,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其诗作品有时流露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师道生活贫困之时,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人与张文潜的友谊也体现在此诗中,反映出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贫无一锥”开篇,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贫困境地,令人感受到一种压迫感与无奈。诗人在面对这种困境时,虽然提到了“瀛洲”的美好,似乎在暗示他内心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现实的困境又让这种向往显得无比渺小。接下来的两句中,通过对杜氏子尊重客人的典故,诗人不仅在自谦,也在反映一种对礼仪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贫穷与理想、现实与礼仪之间形成强烈的对照,增加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最后的两句以对“君妇”的评价结尾,似乎是在对朋友的生活状态表示一种不满或惋惜,反映了对人性和家庭关系的进一步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人不仅感受到其个人的困境,也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诗人自述贫困,没有任何工具,四周都是墙壁,暗示孤立无援的境地。
  2. 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虽向往理想的生活,但面对现实的饥饿,无法得到缓解,反衬出其无奈。
  3. 昔闻杜氏子,剪髻事尊客:提到杜甫之子剪发以示尊重,反映出对礼仪的重视。
  4. 君妇定不贤,三梳奉巾栉:对友人妻子的评价,表达对其贤惠与否的质疑,进一步深化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贫困与理想生活的对比,凸显了内心的矛盾。
  • 典故:引用杜甫之子剪发的故事,增加了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探讨了人际关系与家庭生活的复杂性,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贫穷:象征着困境与无奈。
  • 瀛洲:象征理想的生活与美好的希望。
  • 剪髻:象征对尊重与礼仪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贫困? A. 描述周围环境
    B. 描述自己的情感
    C. 描述过去的经历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杜氏子”是谁? A. 杜甫的儿子
    B. 杜甫的朋友
    C. 杜甫的弟子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对“君妇”的评价,表达了对其什么的看法? A. 尊重
    B. 不贤惠
    C. 聪明
    答案:B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答张文潜》这首诗的意境、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相关查询

秋日病馀 秋怀 清明前梦得花字 蕲州上官节推同到浮光 蕲州厉使君七夕祈雨 蕲口阻风务官点税 莆中遇方□□邀出城买蛎而饮一僧同行 萍乡客舍 平江呈毅夫侍郎 贫作负恩人为何宏甫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犬字旁的字 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远水救不了近火 饿鬼投胎 奬札 天昏地黑 仁心仁术 里字旁的字 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悫的词语有哪些 碑志 恩逾慈母 鱼肠雁足 片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土木监 掘井及泉 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