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

《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

时间: 2025-05-07 09:58:32

诗句

沙场握节杖时髦,说舌纵横小六韬。

委质肯轻从晋鼓,摛文空见泣秦牢。

冷山韵语名如斗,莲泺危言命若毛。

岂料归朝才十稔,白杨声裹寿原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8:32

原文展示:

沙场握节杖时髦,说舌纵横小六韬。
委质肯轻从晋鼓,摛文空见泣秦牢。
冷山韵语名如斗,莲泺危言命若毛。
岂料归朝才十稔,白杨声裹寿原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身处沙场的将领,手握节杖,风采非凡,口才犀利。虽然他愿意在晋国的鼓声下从容自若,但在文采方面却只能对着秦国的监牢感叹流泪。冷山的韵语声名如斗,莲泺的危言如毛之微。谁曾想到他归朝才十年,白杨的声音却已传遍高寿的原野。

注释:

  • 节杖:指指挥军队的权杖。
  • 小六韬:古代兵法书籍,形容口才出众。
  • 委质:指委屈自己的才能,甘愿追随他人。
  • 晋鼓:指晋国的鼓声,象征着战争。
  • 摛文:意为写作或作诗,形容文才。
  • 秦牢:象征着悲惨的遭遇或监禁。
  • 冷山:此处暗指某种清冷的境地,可能是指孤高的环境。
  • 莲泺:指一种水域,意指深邃的地方。
  • 十稔:十年,表示时间的流逝。
  • 白杨声:指风吹杨树的声音,象征着生命力。

典故解析:

  • 小六韬:出自《六韬》,是古代兵法书籍,强调智慧与谋略。
  • 秦牢:可能指历史上秦国对敌人的监禁和压迫,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和个人情感,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礼部尚书洪公去世之际,表达了对这位政治家的怀念和惋惜。洪公在世时,才华横溢,深受人们敬仰,而诗中所反映的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正是表现了作者对其的深情追忆。

诗歌鉴赏:

《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感慨的挽歌。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将领的风采与口才,展示了洪公的卓越才能。这种将军的形象不仅是对洪公的赞美,也暗示了他在政治与军事上的双重成就。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无奈与伤感。诗的最后两句,点明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虽才华横溢,却难逃生死轮回,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用典雅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将对洪公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细腻而真挚,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沙场握节杖时髦:描绘将领在沙场上的英姿,表现出他在战争中的威风凛凛。
  2. 说舌纵横小六韬:形容他口才了得,能够在辩论中纵横捭阖。
  3. 委质肯轻从晋鼓:暗示他甘愿放下自我,追随晋国的号召。
  4. 摛文空见泣秦牢:虽有文采,却只能对秦国的监禁感到悲痛。
  5. 冷山韵语名如斗:冷山的高雅气质,象征着他在艺术上的追求。
  6. 莲泺危言命若毛:在莲泺之地,他的言辞细致而尖锐,命运却如细毛般渺小。
  7. 岂料归朝才十稔:谁能料到他回朝才十年。
  8. 白杨声裹寿原高:白杨的声音传遍高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坚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沙场”与“归朝”,形成强烈的对比。
  • 比喻:如“命若毛”,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脆弱。
  • 夸张:如“声裹寿原高”,强调了洪公影响的广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洪公一生的回顾,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场:象征着战争、权力与荣耀。
  • 节杖:象征着权力与指挥。
  • 冷山:象征着孤高与清冷。
  • 莲泺:象征着深邃的思想与艺术追求。
  • 白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杖”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友情
    C) 生命
    D) 财富

  2. “岂料归朝才十稔”中“十稔”指的是多少年?
    A) 十个月
    B) 十年
    C) 十个世纪
    D) 一年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A) 权力
  2. B) 十年
  3. B) 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黄鹤楼》:崔颢的《黄鹤楼》也有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该诗中的对比,前者更多描绘自然之美,而后者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对古诗的了解与赏析。
  • 《宋诗选》: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千山观 题醴泉驿二首 题怀达楼 题衡阳临湘驿 题冯司法水月书堂 题范蠡五湖图 题范蠡五湖图 题二水光华驿 宿宜兴禅房 宿新政县登鱿于氏离堆拜颜鲁公遗像公曾赴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攻其无备 隽轨 子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小语 包含佚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必开头的成语 潘文乐旨 矛字旁的字 饱读 笔诛墨伐 极厚 包含议的词语有哪些 央恳 两点水的字 儿童走卒 三波六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