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9:55
浣溪沙
作者: 高观国 〔宋代〕
魂是湘云骨是兰。春风冰玉注芳颜。谁招仙子在人间。溅水裙儿香雾皱,唾花衫子碧云寒。洞箫声绝却骖鸾。
全诗翻译:
这位女子的灵魂如湘云,肌骨似兰花。春风如冰玉般滋润她的容颜。究竟是谁在凡间召唤这位仙子?水花溅起,她的裙子香气四溢,雾气轻轻皱起。她的华美衣衫如同碧云般清寒。洞箫的声音已消失,似乎连那骖鸾的影子也不见了。
高观国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字君复,号子青,擅长词和诗,作品多反映生活的细腻情感和自然的美。
《浣溪沙》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美丽女子的形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浣溪沙》是一首描绘美丽女子的词作,字里行间透出浓厚的优雅气息。开篇以“魂是湘云骨是兰”引出女子的灵魂和外表,湘云和兰花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象征,前者代表了灵动与轻盈,后者则象征着高洁与优雅。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女子的美丽,也展现了她的气质。
接下来的“春风冰玉注芳颜”通过春风与冰玉的比喻,描绘了女子在春日中的娇嫩与清新,仿佛春风将最美好的景色和温暖都赋予了她。接着,诗人发问“谁招仙子在人间”,引导读者思考这位女子的来历,似乎她并非凡人,而是从天上而来的仙子,给人一种幻梦般的感觉。
由“溅水裙儿香雾皱”到“唾花衫子碧云寒”,每一句都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女子的美丽和周围环境的和谐。最后一句“洞箫声绝却骖鸾”则将全诗的意境提升,洞箫的声音象征着音乐与美好事物的消逝,而骖鸾作为神话中的美鸟,暗示着女子的超凡脱俗。在美丽和忧伤的交织中,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全诗通过描绘一位美丽女子,表达对美好与短暂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纯真与高雅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的核心,展现了自然与人、理想与现实的深刻联系。
诗中“魂是湘云”中的“湘云”指代什么?
诗中“春风冰玉注芳颜”比喻了什么?
“洞箫声绝却骖鸾”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