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6:44
喜迁莺·歌声凄怨
作者: 高观国 〔宋代〕
歌声凄怨。是几度诉春,春都不管。
感绿惊红,颦烟啼月,长是为春消黯。
玉骨瘦无一把,粉泪愁多千点。
可怜损,任尘侵粉蠹,舞裙歌扇。
转盼。尘梦断。
峡里云归,空想春风面。
燕子楼空,玉台妆冷,湖外翠峰眉浅。
绮陌断魂名在,宝箧返魂香远。
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
这首词的歌声充满了凄凉和怨恨。多少次向春天诉说,然而春天却毫不在意。
看到绿叶红花,心中却感到惊惧,面对此情此景,愁眉苦脸,长久以来都因春天的到来而感到忧伤。
身形瘦弱,连一把玉骨都没有,眼泪如粉般多,愁苦满怀。
可怜自己的妆容被尘埃侵扰,舞裙和歌扇也失去了光彩。
回首望去,梦境已然破灭。
峡谷中的云彩归去,独自想念春风的面容。
燕子飞回的楼台空荡荡,玉台的妆容也冷淡,湖外的翠峰如同淡淡的眉眼。
绮丽的陌上,虽有名在,却已断魂,宝箧中的香气也渐行渐远。
此情如此苦涩,不禁问道:落花流水,何时才能再见?
作者介绍:高观国,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流畅的词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该词作创作于高观国遭遇人生困境之时,正值春季,春天的到来未能带来快乐,反而激发了词人对往事的怀念与愁苦。
《喜迁莺·歌声凄怨》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充分展现了高观国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词中“歌声凄怨”开篇便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用“几度诉春”展现了对春天的无奈与失落。春天本该是充满生机的季节,但在词人的笔下,却成了一个冷漠的存在。接下来的描写,词人通过“感绿惊红”与“颦烟啼月”,运用形象生动的意象,呈现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孤独。
高观国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以“玉骨瘦无一把”和“粉泪愁多千点”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因愁苦而消瘦的形象,令人怜惜。词中对物象的细腻描写,如“燕子楼空”和“湖外翠峰眉浅”,增强了词的意境,渗透出一种凄凉和寂寥的气氛。
最后,词人以“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收尾,展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惆怅。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让整首词更具哲理性,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春天的无奈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愁苦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歌声”是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凄怨
C. 中性
诗人几度向春天诉说他的心情?
A. 一次
B. 几度
C. 从未
诗的结尾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重见
C. 自由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高观国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均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但高观国的词更显凄凉,李清照则更具柔情。两者的情感基调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情感细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