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1:49
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
(苏轼)
边城岁暮多风雪,
强压春醪与君别。
玉帐夜谈霜月苦,
铁骑晓出冰河裂。
断蓬飞叶卷黄沙,
只有千林髟蒙松花。
应为王孙朝上国,
珠幢玉节与排衙。
左援公孝右孟博,
我居其间啸且诺。
仆夫为我催归来,
要与北海春水争先回。
在边城的寒冬岁暮,风雪交加,迫使我与君辞别,心中难舍。夜晚在华丽的帐中,我们谈论着霜月的苦楚;清晨,铁骑出征,冰河破裂的声音令人心寒。断蓬和飞叶卷起了黄沙,只有千林中松花轻飘。你应当成为王孙,朝廷之上,与珠幢玉节相伴。左有公孝,右有孟博,我在他们中间高歌应诺。仆人催促我归去,我想与北海的春水争先而回。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多次政治波折,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也有细腻柔和,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作于苏轼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曾仲锡是苏轼的好友,此时他即将前往京师任职,诗中流露出对朋友前途的祝福和对离别的哀伤。
这首诗以边城的严冬为背景,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开头两句通过“风雪”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寒冷而悲伤的氛围,突显了分别的沉重与不易。接下来的描写中,苏轼以“玉帐夜谈”和“铁骑晓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临别前的温暖记忆与未来征途的艰辛。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又不乏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在意象上,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景象,如“霜月”、“冰河”、“松花”,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这些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
苏轼在诗中也表现出他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他“啸且诺”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要与北海春水争先回”,则表达出一种急切的归属感和对未来的期许,令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诗中“边城岁暮”指的是哪个季节?
“玉帐夜谈”中的“玉帐”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铁骑”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