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1:44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
苏轼
误点故教同子敬,杂篇真欲拟汤休。
陇云寄我山中信,雪月追君溪上舟。
会看飞仙虎头箧,却来颠倒拾遗裘。
子美诗云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王孙办作玄真子,细雨斜风不湿鸥。
此境眼前聊妄想,几人林下是真休。
我今心似一潭月,君已身如万斛舟。
看画题诗双鹤鬓,归田送老一羊裘。
明年兼与士龙去,万顷苍波没两鸥。
这首诗中,作者感叹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借助山水画传达内心的感受。诗中提到的“误点故教”表示对过去教诲的思考,“杂篇真欲拟汤休”则表达了对杂乱文字的厌倦。陇云传递了山间的信物,雪月则象征着友人的舟行。接着,诗人回忆飞仙的美景和神秘的虎头箧,期望能重新拾起遗失的美好记忆。提到的“子美”和“王孙”分别指代杜甫和王维,暗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最后,诗人表达了归隐的愿望,希望能在明年与友人共游,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作于苏轼与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中,描写了他对山水画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此时,苏轼正经历政治上的波折,心境复杂,诗中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细腻,通过对山水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苏轼以“飞仙”的意象开篇,引入自然的神秘感,随后通过“雪月”与“溪上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中对古代诗人的提及,不仅表现出对他们作品的欣赏,也暗示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和困惑。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我今心似一潭月,君已身如万斛舟”对比,表达了心境的安宁与友人远行的惆怅。最后,他提到明年的计划,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子美”是指哪位诗人?
“我今心似一潭月”中的“潭月”比喻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雪月”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