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2:01
赠惠山僧惠表
作者:苏轼
行遍天涯意未阑,
将心到处遣人安。
山中老宿依然在,
案上楞严已不看。
欹枕落花馀几片,
闭门新竹自千竿。
客来茶罢空无有,
卢橘杨梅尚带酸。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游历四方后,仍然心系惠山的僧人。他的心情虽然未曾平静,但希望能通过心意安慰远方的朋友。诗中提到山中老僧依旧在,显示出一种淡泊和闲适的生活状态。尽管案上的佛经《楞严经》已经不再阅读,但他依然会通过落花和新竹来感受自然的变化。最后提到客人来访后茶水已尽,桌上剩下的卢橘和杨梅还带着酸味,暗示了生活的简单和清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及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情怀,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时期,他在生活的苦闷中,依然关注着朋友的安危与生活,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理状态与对友谊的珍视。
《赠惠山僧惠表》是苏轼对朋友的关怀与思念之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我游历的感慨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开篇的“行遍天涯意未阑”,即表明了他纵横四方的经历,却又无法忘却心中的牵挂。接着,诗人提到山中老宿,表明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心,暗含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案上楞严已不看”则反映了对佛教经典的淡漠,带有一种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欹枕落花馀几片”,描绘了春日的宁静与自然的流转,表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最后两句“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则描绘了一幅淡雅的生活画面,虽然简单,却充满了人情味。
总体来看,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透出一种哲理,即真正的安宁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知足。通过对自然与友谊的细腻观察,苏轼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楞严”指的是哪部经典?
A. 《金刚经》
B. 《楞严经》
C. 《心经》
D. 《华严经》
诗人使用的“落花”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生命的流逝
C. 友谊的破裂
D. 自然的美丽
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体现在诗的哪一句中?
A. 行遍天涯意未阑
B. 将心到处遣人安
C. 山中老宿依然在
D. 客来茶罢空无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