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9:37
《双调 湘妃怨》
和卢疏斋西湖春风骄马五陵儿,
暖日西湖三月时,
管弦触水莺花市。
不知音不到此,
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
柳拖烟堆鬓丝。
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采莲湖上画船儿,
垂钓滩头白鹭鸶。
雨中楼阁烟中寺,
笑王维作画师。
蓬莱倒影参差。
薰风来至,荷香净时。
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金卮满劝莫推辞,
已是黄柑紫蟹时。
鸳鸯不管心事,
便白头湖上死。
爱园林一抹胭脂,
霜落在丹枫上,
水飘着红叶儿。
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人家篱落酒旗儿,
雪压寒梅老树枝。
吟诗未稳推敲字,
为西湖捻断髭,
恨东坡对雪无诗。
休道是苏学士,
韩退之,
难装煞傅粉的西施。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春日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春日韵味的陶醉。西湖的春风温暖,马儿在五陵游荡,阳光照耀下的西湖如同三月份的画卷,管弦乐声伴随着莺鸟花市的热闹。而此时诗人感慨,似乎没有音律能与这美景相匹配,正适合歌唱、饮酒和作诗。山间细雨打湿了眉黛,柳条轻拂着鬓发,西施在此时的宁静中显得格外动人。
诗中提到采莲的画船,垂钓的白鹭,雨中的楼阁和烟雾缭绕的寺庙,似乎都在笑着王维的画作。蓬莱的倒影在水中参差不齐,春风拂面,荷花的香气扑鼻而来。虽然清新可人,但西施似乎也在这个季节感到了一丝疲惫。
金杯满溢,劝人不要推辞,正是黄柑紫蟹的时节。鸳鸯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心事,西湖的宁静让人心思沉淀。园林中的胭脂色彩令人陶醉,霜落在丹枫上,水面飘落着红叶,仿佛风流的西施正在饮酒。
人们在篱落边挂起酒旗,雪压在寒梅的老树上,诗人在吟咏中感到字句的沉重,仿佛为西湖而断发,为东坡的雪景感到惋惜。最后,诗人提到苏学士和韩退之,感慨他们的才情,却觉得难以描绘这个绝世的西施。
马致远(1255年-1321年),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字千龄,号千里外,因其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民间故事和生动的情感而受到重视。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摹山水之美,表达深厚的情感。
此诗写作于春日,诗人身处西湖,受周围美景的启发,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湖作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理想场所。
这首《双调 湘妃怨》以春日西湖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西湖春天的赞美之情。在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温暖的春风、骄马与热闹的莺花市,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随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西湖的雨、柳、白鹭,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在诗的中段,诗人提及西施,深刻地表达了对美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悟。西施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美人,更是诗人心中对美的象征。通过“金卮满劝莫推辞”,诗人邀请友人共饮,流露出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珍视。最后,诗人提到苏学士与韩退之,显示出对才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美的追求和对诗歌表达的渴望。
整首诗不仅是西湖春日的写照,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诗人通过对西湖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围绕春日西湖的美景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美丽
C. 自然
诗中“金卮满劝莫推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欢庆
C. 思念
诗人对东坡的雪景有什么感慨?
A. 赞美
B. 遗憾
C.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