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1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19:36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老夫不柰热,跣足坐瓦鼓。
临池观游鱼,定眼再三数。
鱼儿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鱼试行前,似报无他故。
众鱼初欲随,幡然竟回去。
时时传一杯,忽忽日将暮。
老头子我不怕炎热,赤脚坐在瓦片上。
在池边观赏游动的鱼儿,仔细地数了好几遍。
鱼儿非常畏惧人,想要游过却不敢。
一条鱼试着向前游,似乎是在向我报告没有其他的原因。
众鱼一开始想要跟随,忽然之间又全都回去了。
时不时地传来一杯酒,忽然间天色就要暗了。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鱼儿的观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生物的本能反应。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晚年,可能是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诗人在池边闲坐,观察游鱼,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脆弱。
《观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赤脚坐在瓦片上,亲近自然,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索。诗中对鱼儿的细腻观察,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鱼儿因人而惧,反映了生物的本能与人类的影响。在诗的后半部分,众鱼的犹豫和回避,似乎在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反思。诗人的“时时传一杯”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寄托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游鱼的观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与生活的宁静。
诗词测试:
诗中“老夫不柰热”中的“柰”是什么意思?
A. 忍受
B. 照顾
C. 否认
D. 认为
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主要发生在哪里?
A. 山顶
B. 河边
C. 池边
D. 草地
诗人通过观察鱼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类的反思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