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1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17:10
飞锡下崆,清高世少双。
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
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
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
飞锡的僧人从崆峒山下山而来,清高的人世间少有双全之人。
在寒冷的天里,仿佛正在筛雪,我与你分别,你将去往何方?
火光环绕着赤乌亥的地方,云雾弥漫在白蚌江上。
路人纷纷想要认出你,却只能空自仰望你那白色的鬓发与眉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912年),盛唐时期的诗人,以其高洁的情操和卓越的诗才闻名。他的诗多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常以山水为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送别一位高僧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僧人高洁品格的赞叹与依依惜别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和高人追求的尊崇。
《送庐山衲僧》通过描绘一位高洁的僧人即将离去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其的崇敬和思念。诗的开头“飞锡下崆”,以动词“飞”形象地表现出僧人的轻盈与出尘,象征其清高的道德追求。接着“清高世少双”,又强调了此人的独特与难得,使得离别的情感愈发沉重。
“冻天方筛雪”表现了自然环境的严寒,与僧人即将离去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感。后两句描绘了离别后景象:“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用火光与云雾的意象,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也象征着即将失去的美好。
最后一句“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描绘路人对高僧的仰望与追忆,突显出僧人地位的崇高与难以接近。整首诗以清雅的笔触,深刻的情感,反映了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与对离别的惋惜,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僧的敬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离别的惋惜,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高洁人格的崇尚与对隐士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送庐山衲僧》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贯休
D. 白居易
诗中“飞锡”指的是什么?
A. 僧人的行李
B. 僧人的锡杖
C. 僧人的衣服
D. 僧人的帽子
“冻天方筛雪”中“筛雪”有何深意?
A. 描述天气
B. 比喻离别的孤独
C. 表达愉快的心情
D. 描绘自然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首诗在主题上都是关于离别,但在意象和情感的表现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