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东林寺贯休上人篆隶题诗

《东林寺贯休上人篆隶题诗》

时间: 2025-04-25 17:31:46

诗句

师名自越彻秦中,秦越难寻师所从。

墨迹两般诗一首,香炉峰下似相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31:46

原文展示:

东林寺贯休上人篆隶题诗 黄滔 〔唐代〕 师名自越彻秦中,秦越难寻师所从。 墨迹两般诗一首,香炉峰下似相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贯休上人的名声从越地传到秦中,但他的师承却难以追寻。他的篆隶书法和诗作各具特色,仿佛在香炉峰下与他相遇。

注释:

  • 师名自越彻秦中:贯休上人的名声从越地(今浙江一带)传到秦中(今陕西一带)。
  • 秦越难寻师所从:比喻贯休上人的师承难以追寻,如同秦地与越地之间的距离遥远。
  • 墨迹两般诗一首:指贯休上人的篆隶书法和诗作各有特色。
  • 香炉峰下似相逢:比喻在香炉峰下仿佛与贯休上人相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涉及佛教题材,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黄滔在游览东林寺时,看到贯休上人的篆隶题诗,有感而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贯休上人名声和作品的描述,展现了其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诗中“师名自越彻秦中”一句,既表达了贯休上人名声的远播,也暗示了其艺术造诣的深厚。“秦越难寻师所从”则进一步强调了贯休上人师承的神秘和难以追寻。后两句通过对贯休上人书法和诗作的赞美,以及在香炉峰下仿佛与之相逢的想象,表达了对贯休上人的敬仰和对其艺术作品的欣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佛教艺术的推崇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师名自越彻秦中:贯休上人的名声从越地传到秦中,说明其影响力广泛。
  • 秦越难寻师所从:比喻贯休上人的师承难以追寻,暗示其艺术来源的神秘。
  • 墨迹两般诗一首:指贯休上人的篆隶书法和诗作各有特色,展现了其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 香炉峰下似相逢:通过想象在香炉峰下与贯休上人相遇,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其作品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秦越难寻师所从”中使用秦地与越地的距离比喻贯休上人师承的难以追寻。
  • 拟人:“香炉峰下似相逢”中将香炉峰拟人化,仿佛在那里与贯休上人相遇。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贯休上人艺术成就的赞美和对其师承的神秘性的探讨。通过对其名声、作品和师承的描述,表达了对贯休上人的敬仰和对其艺术作品的欣赏。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香炉峰、秦越。
  • 香炉峰:象征着佛教圣地,与贯休上人的艺术成就相呼应。
  • 秦越:比喻贯休上人师承的难以追寻,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贯休上人的名声从哪里传到秦中? A. 越地 B. 秦地 C. 中原 D. 江南
  2. 诗中提到的“墨迹两般诗一首”指的是什么? A. 贯休上人的书法和诗作 B. 贯休上人的画作和诗作 C. 贯休上人的篆刻和诗作 D. 贯休上人的隶书和诗作
  3. 诗中“香炉峰下似相逢”表达了什么? A. 对贯休上人的敬仰 B. 对香炉峰的赞美 C. 对佛教艺术的推崇 D. 对贯休上人作品的欣赏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贯休上人的其他诗作和书法作品,以及唐代其他诗人的佛教题材诗作。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其他诗人的佛教题材诗作进行对比,如王维的《鹿柴》,展示不同诗人对佛教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唐代佛教艺术研究》
  • 《贯休上人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诉衷情·碧沼红芳烟雨静 江城子·髻鬟狼籍黛眉长 江城子·恩重娇多情易伤 怨王孙(与河传、月照梨花二词同调) 望远行 浣溪沙(四) 喜迁莺 浣溪沙 其一 酒泉子 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灼骸 农舍 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竹苞松茂 手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高山仰止 耿介之士 恨入心髓 宽程 铢量寸度 破执 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要开头的成语 有影无形 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