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4:05
原文展示:
阳关引 寇准 〔宋代〕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白话文翻译:
边塞的草原上烟雾弥漫,视野开阔,渭水的波涛声仿佛在哽咽。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尘土不再飞扬。征人的马鞍已经准备好出发。指向那青青的杨柳,又一次轻轻地折下。心中感到黯然,知道再次相会不知是何时。再喝完这一杯酒,唱完这一曲。感叹人生,最难的是欢聚容易离别。不要推辞沉醉,听完这阳关的曲子。思念故人,千里之外,从此我们共享这同一轮明月。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边塞生活和个人情感,风格沉郁顿挫。这首《阳关引》是他晚年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寇准晚年,当时他身处边塞,面对离别的场景,感慨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诗中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故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阳关引》以边塞的辽阔风光为背景,通过对春朝雨霁、征鞍出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诗中“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描绘了边塞的壮阔与凄凉,而“春朝雨霁轻尘歇”则展现了春天的清新与宁静。诗人通过对杨柳的轻攀折,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黯然。诗的结尾,诗人以“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将离别的痛苦升华为对故人的永恒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人的深情厚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思念。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故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人的深情厚意,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离别痛苦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渭水波声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春朝雨霁轻尘歇”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尘土不再飞扬。 B. 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尘土飞扬。 C. 春天的早晨,雨未停,尘土飞扬。 D. 春天的早晨,雨未停,尘土不再飞扬。
诗中“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离别的无奈 B. 对未来的不确定 C. 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D. 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