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4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3:44
高台留古迹,不见隐公游。
白日悲风起,清河逆水流。
潜鱼投别浦,狡兔据荒丘。
应笑臧僖伯,何如谏得休。
这座高台上留下了古老的痕迹,但却看不到隐公的身影。阳光下凄凉的风起,清澈的河水逆流而上。潜伏的鱼跃出水面,狡猾的兔子依靠在荒丘上。想必会嘲笑臧僖伯,何必去劝谏那些无用的事情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宗彦,号浮槎,宋代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汪元量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遭遇挫折之际。诗人通过对高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观鱼台》以高台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动物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诗的开头便以“高台留古迹”引入,带出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独处。随着“白日悲风起”的描写,诗的情绪逐渐加深,阳光与悲风的对比,呈现出一幅苍凉的画面。清河逆流的意象,暗示着逆境与挣扎,仿佛在反映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无奈。
接下来的“潜鱼投别浦,狡兔据荒丘”,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隐喻了生活中的逃避与自我保护。鱼与兔的选择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的不同应对方式,潜鱼在水下游动,兔子则在荒丘上警惕,二者均表现出一种逃避现实的状态。最后一句“应笑臧僖伯,何如谏得休”,则点出诗人对劝谏的无奈与讽刺,表明在社会动荡中,个人的努力常常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深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个人际遇的叹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高台、逆流的河水和警觉的动物,表达了对往昔隐士生活的追忆、对现实的失落感与对劝谏无效的讽刺,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隐公”代表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隐士的象征
C. 一种生活方式
D. 诗人的朋友
“白日悲风起”中的“悲风”是用来表达:
A. 欢乐的情感
B. 伤感的氛围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繁忙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对臧僖伯的态度是:
A. 称赞
B. 讽刺
C. 同情
D. 忽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汪元量的《观鱼台》和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杜甫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而汪元量则更加关注个体的孤独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与唐代诗歌的不同风格与主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