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7:58
原文展示:
验漆
赵蕃 〔宋代〕
好漆清如镜,悬丝似钓钩。撼动虎斑色,打著有浮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检验漆质量的过程。好漆清澈如镜,悬挂的丝线像钓钩一样。摇动时呈现出虎斑般的色彩,敲打时会有浮泡出现。
注释:
- 好漆:优质的漆。
- 清如镜:形容漆的清澈透明。
- 悬丝似钓钩:形容检验漆时悬挂的丝线形状。
- 撼动虎斑色:形容漆在摇动时呈现出的斑斓色彩。
- 打著有浮沤:敲打漆时会产生浮泡,这是检验漆质量的一种方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观察或参与漆器制作过程中有感而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观察或参与漆器制作过程中,对检验漆质量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描述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检验漆质量的过程。首句“好漆清如镜”直接点出了好漆的特征,清澈透明如镜。次句“悬丝似钓钩”形象地描述了检验漆时悬挂的丝线,如同钓钩一般。后两句“撼动虎斑色,打著有浮沤”则进一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描述,展现了漆的质量特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漆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工艺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漆清如镜”:直接点出好漆的特征,清澈透明如镜。
- “悬丝似钓钩”:形象地描述了检验漆时悬挂的丝线,如同钓钩一般。
- “撼动虎斑色”:通过视觉描述,展现了漆在摇动时呈现出的斑斓色彩。
- “打著有浮沤”:通过触觉描述,展现了敲打漆时会产生浮泡,这是检验漆质量的一种方法。
修辞手法:
- 比喻:“清如镜”、“悬丝似钓钩”都是比喻手法,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
- 拟人:“撼动虎斑色”中的“撼动”赋予了漆以动态感,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和赞美优质的漆,通过对漆的特征和检验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工艺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清如镜”:清澈透明的漆,象征着纯净和高品质。
- “悬丝似钓钩”:悬挂的丝线,象征着检验和评估的过程。
- “撼动虎斑色”:斑斓的色彩,象征着漆的美丽和多样性。
- “打著有浮沤”:浮泡的出现,象征着漆的质量和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好漆清如镜”形容的是漆的什么特征?
A. 颜色 B. 清澈度 C. 质地 D. 光泽
- “悬丝似钓钩”描述的是检验漆时的什么动作?
A. 敲打 B. 悬挂 C. 摇动 D. 观察
- “撼动虎斑色”中的“虎斑色”指的是什么?
A. 漆的颜色 B. 漆的质地 C. 漆的斑纹 D. 漆的光泽
- “打著有浮沤”中的“浮沤”是什么意思?
A. 浮泡 B. 沉淀 C. 颜色 D. 光泽
答案:1. B 2. B 3. C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漆器歌》(宋代 陆游):描述漆器的制作过程和美感。
- 《漆园》(唐代 白居易):描写漆园的景象和漆器的用途。
诗词对比:
- 《漆器歌》与《验漆》:两者都涉及漆器的制作和检验,但《漆器歌》更侧重于漆器的美感和用途,而《验漆》则侧重于漆的质量检验过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漆器艺术》:详细介绍中国漆器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赵蕃的诗作,提供详细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