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4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46:58
庚午八月望夜,士友悉赴郡会。杖策独游,颇怀平生故人,作水调歌以自释。予自长年,粗闻养生之术。放逐以来,又得司马子微叙王屋山清虚洞所刻坐忘论一编,因得专意宴坐,心息相依。虽不敢仰希乔松之寿,度未即死,庶有会合之期。独步长桥上,今夕是中秋。群黎怪我何事,流转古儋州。风定潮平如练,云散月明如昼,孤兴在扁舟。笑尽一杯酒,水调杂蛮讴。少年场,金兰契,尽白头。相望万里,悲我已是十年流。晚遇玉霄仙子,授我王屋奇书,归路指蓬邱。不用乘风御,八极可神游。
庚午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朋友们都去参加郡中的聚会。我独自拄着拐杖散步,心中怀念着过去的故友,因此创作了这首《水调歌》来自我安慰。我从小就听说过一些养生的方法。自从被放逐以来,又得到了司马子微在王屋山清虚洞刻写的《坐忘论》一书,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地静坐,心与气息相依。虽然不敢奢望像乔松那样长寿,但估计自己不会很快死去,也许还有与故友重逢的机会。我独自走在长桥上,今晚是中秋节。人们奇怪我为什么事情,流落到古老的儋州。风停了,潮水平静如绸,云散了,月亮明亮如白昼,我独自在船上兴致勃勃。笑着喝完一杯酒,水调中夹杂着蛮族的歌声。年轻时的场景,金兰之交,都已经白发苍苍。相隔万里,我悲叹自己已经漂泊了十年。晚年遇到玉霄仙子,传授给我王屋山的奇书,回家的路指向蓬莱。不需要乘风而行,八方都可以神游。
作者介绍:李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光在中秋之夜,独自散步时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怀念,对流放生活的感慨,以及对道教修炼的向往。
这首《水调歌头》是李光在中秋之夜,独自散步时创作的。诗中,李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怀念和对流放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他描述了自己独自散步的情景,心中怀念着过去的故友。接着,他提到了自己对养生的兴趣,以及在流放中得到的道教书籍,这些都成为他精神寄托的一部分。诗的后半部分,他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以及自己在船上的兴致。最后,他提到了晚年遇到的仙人,以及对道教修炼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对流放生活的感慨,以及对道教修炼的向往。诗中,李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怀念和对流放生活的感慨。同时,他提到了自己对养生的兴趣,以及在流放中得到的道教书籍,这些都成为他精神寄托的一部分。最后,他提到了晚年遇到的仙人,以及对道教修炼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个节日创作了这首诗?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春节 D. 元宵节
诗人提到了哪本道教书籍? A. 《道德经》 B. 《坐忘论》 C. 《黄庭经》 D. 《周易》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诗中提到的“玉霄仙子”象征着什么?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D. 基督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