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1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3:19
一门皆擢第,君独老儒冠。
试卷年年纳,经书日日看。
文为前辈赏,命合主司难。
遥想泉台恨,铭旌未写官。
全家人都考中了进士,只有你仍然是个老书生。
每年都提交试卷,每天都在看经书。
文章得到前辈的赞赏,但得到官职却很难。
遥想泉台的遗憾,铭刻的官名却未曾写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泉台”指的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场所,许多读书人都曾在此地参加科举考试,诗中提到的遗憾正是指未能如愿以偿,反映出科举制度对士人命运的重大影响。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庄,号心斋,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生于江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关注,常用词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
《挽林进士》创作背景为科举制度盛行的南宋时期,诗人通过悼念一位未能如愿以偿的进士,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困境和对理想的追求。
《挽林进士》是一首充满思索和感慨的悼诗,诗人通过对一个老儒生的描绘,表现了对科举制度和士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部分提到“一门皆擢第”,暗示着在科举中取得成功的普遍性,而“君独老儒冠”则强调了个别人的失败和孤独感,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个体的失落,也反映了社会对士人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
接下来的几句“试卷年年纳,经书日日看”,展示了诗人对努力学习的认可,尽管他勤奋不懈,但“文为前辈赏,命合主司难”却传达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通过这些句子,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
最后的“遥想泉台恨,铭旌未写官”则是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深切遗憾,这种遗憾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社会和历史的反思。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士人境况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科举制度下士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个体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挽林进士》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克庄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泉台”象征什么?
A. 富贵荣华
B. 科举考试场所
C. 书院
D. 乡村
诗中“试卷年年纳,经书日日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骄傲
B. 无奈和坚持
C. 失落
D.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科后》同样描绘了士人对考试成功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联。刘克庄的《挽林进士》则侧重于个体的失落感和对理想的追求,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情感和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