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6:58
宿莹公禅房闻梵
作者:李颀
花宫仙梵远微微,
月隐高城钟漏稀。
夜动霜林惊落叶,
晓闻天籁发清机。
萧条已入寒空静,
飒沓仍随秋雨飞。
始觉浮生无住著,
顿令心地欲皈依。
在花宫的仙乐悠远而微弱,
月光隐藏在高城之上,钟声稀疏。
夜里霜林摇动,惊动了落叶,
清晨听到天籁之声,发出清脆的音律。
萧条的气息已融入寒冷的空寂,
秋雨依然随风飘洒而下。
我才意识到浮生无常,无法驻足,
心中顿时想要归依佛法。
作者介绍:李颀,唐代诗人,字光庭,号少华,长安人。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写景抒情,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访友期间,正值秋冬交替的季节。他在禅房中听到梵音,心生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佛教的向往。
李颀的《宿莹公禅房闻梵》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描绘了秋夜的宁静,花宫的仙乐与月光的隐匿,营造出一种灵动而又遥远的意境。接着,通过“夜动霜林惊落叶”,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变幻的自然场景,表现出秋天的清冷与寂寥。晨曦时分,清脆的天籁之声仿佛唤醒了诗人的灵魂,使他意识到人生的无常与浮躁。最后两句更是深刻,表达了他对佛法的向往,显示出内心的宁静与归依。
整首诗以静谧的自然背景为衬托,结合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诗中的意象既有自然的景观,又蕴含人生的哲理,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无常与心灵的归依,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佛教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花宫”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仙人的居所
C. 一座城堡
“晓闻天籁”中的“天籁”意指:
A. 人工音乐
B. 自然的声音
C. 诗人的歌声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
A. 享乐
B. 无常与归依
C.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相比,李颀的诗更强调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王维则注重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心灵的宁静。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