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7:34
送郝判官
作者: 李颀 〔唐代〕
楚城木叶落,夏口青山遍。
鸿雁向南时,君乘使者传。
枫林带水驿,夜火明山县。
千里送行人,蔡州如眼见。
江连清汉东逶迤,遥望荆云相蔽亏。
应问襄阳旧风俗,为余骑马习家池。
在楚城,树叶已经飘落,夏口的青山间被秋意染上了色彩。
鸿雁正在向南飞去,你则乘坐使者的传递。
枫树林旁是水边的驿站,夜晚的篝火照亮了山间。
千里送行人,仿佛蔡州就在眼前。
江水蜿蜒向东,清晰地流向汉水,远望荆州的云彩低垂而暗淡。
应该问起襄阳的旧风俗,是否还有骑马在家池边习惯的场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颀,字子美,号青丘,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游历广泛,后在朝廷任职。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事,作品多表现孤独与游子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郝判官之际,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反映了诗人对故乡自然景色的眷恋及对友谊的珍视。
《送郝判官》是一首送别诗,通篇流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诗的开头以“楚城木叶落”引入,描绘了秋季的景象,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随后的“鸿雁向南时”,则进一步渲染出时光流逝与离别的主题,鸿雁是秋冬季节迁徙的象征,暗示着朋友即将远行。
“千里送行人”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尽管距离遥远,但心意相通。“蔡州如眼见”则表达了送别的切身感受,仿佛蔡州就在眼前,突显了情感的真实和深刻。随着诗句的推进,江水的蜿蜒与远方的荆云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遥望与思念的氛围。
最后一句“应问襄阳旧风俗”,不仅仅是对故乡习俗的探讨,更是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和故乡深切的眷恋。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传达出一种浓厚的离愁与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中心思想围绕离别、思念、友情及对故乡的眷恋展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情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喜庆与欢乐
c) 富贵与繁荣
“千里送行人”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怎样感情?
a) 冷淡
b) 深厚
c) 轻视
诗句“应问襄阳旧风俗”中“旧风俗”指什么?
a) 家庭传统
b) 过往记忆
c) 地方习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与李颀的《送郝判官》均为送别题材,但李白的诗更强调豪情与壮阔,而李颀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此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送郝判官》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