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自然观

《题自然观》

时间: 2025-05-07 19:16:54

诗句

剑阁门西第一峰,道陵成道有高踪。

行人若上升仙处,须拨白云三四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16:54

原文展示

剑阁门西第一峰,道陵成道有高踪。行人若上升仙处,须拨白云三四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剑阁的第一座高峰,传说中的道教圣地道陵在这里形成了高耸的踪迹。行人如果想要到达如同仙境般的地方,就必须拨开三四重的白云,才能登上高峰。

注释

字词注释

  • 剑阁:位于四川,是一处著名的险要关隘。
  • 道陵:指道教的修道之地。
  • 高踪:高耸的踪迹,形容山势的巍峨。
  • 升仙:形容进入仙境或达到高的境界。
  • 拨白云:拨开云雾,象征着艰难的攀登过程。

典故解析

剑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歌颂的地方,因其险要而闻名。道教文化在唐代盛行,许多诗歌中都可以见到与道教相关的意象和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畅,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其作品多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陆畅游历剑阁、感受其壮丽山河及道教文化息息相关,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剑阁的壮丽景观与道教文化,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开头两句“剑阁门西第一峰,道陵成道有高踪”首先设定了诗歌的地点和主题,描述了剑阁的第一座高峰以及道教圣地道陵的高耸身影,给人以一种高远的感觉。接着“行人若上升仙处,须拨白云三四重”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达到这一境地的艰难与不易。诗中的“拨白云”像是对理想境地的追求,象征着对人生目标的努力与奋斗。

整首诗以山水景观为背景,融入了道教思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修道者的向往。诗的结构严谨,气韵流畅,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剑阁门西第一峰”:指的是剑阁的地理位置,设定了诗歌的背景,为接下来的描写打下基础。
  2. “道陵成道有高踪”:道陵作为道教的象征,体现了自然与宗教的结合,暗示了高峰之上有更高的境界。
  3. “行人若上升仙处”:以“行人”形象代表追求高洁理想的人,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4. “须拨白云三四重”:比喻追求理想的过程艰辛,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拨白云”比作追求理想的艰难过程。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对道教思想的追求,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与坚持,寓意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阁:象征险峻的自然景观,体现出大自然的伟岸。
  • 道陵:代表道教文化,传达了修身养性的思想。
  • 白云: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具有梦幻与遥远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剑阁位于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云南
    • C. 湖北
    • D. 陕西
  2. 诗中提到的“道陵”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处道教圣地
    • C. 一条河流
    • D. 一座寺庙
  3. “须拨白云三四重”中的“白云”象征什么?

    • A. 风景
    • B. 理想与追求
    • C. 雨水
    • D. 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陆畅的《题自然观》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陆畅更注重道教思想的融入,而王之涣更多表现出个人的壮志与豪情。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定风波 其一 次周清真韵 定风波五首 其二 仿六一把酒花前之作 定风波·青溪小饮 定风波 有作。一月六日 定风波 慧殊艺月季佳种曰蓝田碧玉,南皮张之万谱列第一者。未花而萎,作此慰之 定风波 章行严丈说诗中央大学,相遇话旧,承赠此调,敬和 定风波六首 其二 定风波 送李广文之新兴任 定风波 题画梅 庚寅腊月,同天台陶九成访云 定风波(次杨茶使七夕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沦落风尘 阿党相为 口惠 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藉的成语 弄眉挤眼 愚氓 弓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如响之应声 内言 闻名丧胆 黄字旁的字 模仿 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呓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金鼓齐鸣 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