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9:28
原文展示:
读孟子 曾巩 〔宋代〕
千载士推无此拟,一编吾喜窃窥观。 苟非此道知音少,安有兹人得志难。 机巧满朝论势利,疮痍连室叹饥寒。 先生自是齐梁客,谁作商岩渭水看。
白话文翻译:
千年来,士人中没有谁能与之相比,我欣喜地偷偷阅读这部著作。 如果不是这条道路上的知音稀少,怎会有这样的人实现志向如此艰难。 朝廷中满是机巧和势利之论,而百姓家中则充满了因饥寒而叹息的疮痍。 先生自然是齐梁时期的客人,谁还会去商岩和渭水边观看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诗是他在阅读孟子著作后的感慨之作,表达了对孟子思想的推崇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阅读孟子著作后的感慨之作。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巩在阅读孟子著作时,对孟子的思想和人格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感到痛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推崇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曾巩对理想人格和社会正义的追求。诗中,“千载士推无此拟”一句,表达了对孟子思想的极高评价,认为孟子是千年来无人能及的士人典范。“苟非此道知音少,安有兹人得志难”则反映了曾巩对当时社会知音难寻、志士难行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朝廷和民间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曾巩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人格和社会正义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曾巩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推崇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曾巩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谁的推崇?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诗中的“千载士推无此拟”是什么意思? A. 千年来无人能及的士人典范 B. 千年来无人能读懂的著作 C. 千年来无人能写的诗 D. 千年来无人能理解的道理
诗中的“机巧满朝论势利”反映了什么? A. 朝廷中的机巧和势利 B. 朝廷中的正义和公平 C. 朝廷中的学问和智慧 D. 朝廷中的和平和安宁
诗中的“疮痍连室叹饥寒”反映了什么? A. 百姓家中的饥寒和叹息 B. 百姓家中的富裕和幸福 C. 百姓家中的学问和智慧 D. 百姓家中的和平和安宁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