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1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10:10
原文展示:
高阳池 曾巩 〔宋代〕
山公昔在郡,日醉高阳池。 归时夸酩酊,更问并州儿。 我亦爱池上,眼明见清漪。 二年始再往,一杯未尝持。 念岂公事众,又非筋力衰。 局束避世网,低回绁尘羁。 独惭旷达意,窃禄诚已卑。
白话文翻译:
昔日山公在郡任职时,每天都醉倒在高阳池。 归来时夸耀自己酩酊大醉,还询问并州的孩子。 我也喜爱那池上的景色,眼中清晰地映出清澈的水波。 两年才得以再次前往,却连一杯酒都未曾举起。 心想难道是因为公务繁忙,又不是因为体力衰弱。 只是拘束于世俗的束缚,徘徊在尘世的羁绊中。 独自感到惭愧,自己的旷达之意,实在是卑微。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阳池的喜爱,以及对自己拘束于世俗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山涛的回忆,表达了对自由放达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自嘲。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高阳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山公昔在郡,日醉高阳池”一句,通过对山涛的回忆,表达了对放达生活的羡慕。而“我亦爱池上,眼明见清漪”则直接表达了对高阳池美景的喜爱。后文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对自己拘束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自嘲。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通过对高阳池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山涛 B. 山简 C. 山阴 D. 山阳 答案:A
诗中的“高阳池”位于哪个城市? A. 洛阳 B. 长安 C. 并州 D. 扬州 答案:A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拘束的生活 B. 自由放达的生活 C. 繁忙的公务生活 D. 体力衰弱的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