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34
作者: 吕惠如 〔清代〕
翠樽红炬。送了年华去。听尽邻娃欢笑语。好在不知愁处。春风又到人间。凭楼何事相关。多少夕阳烟柳,可怜如此江山。
青翠的酒杯和红色的烛光,送走了流逝的年华。我静静地听着邻家的孩子们欢快的笑声,真是好在我不知忧愁的所在。春风再次来到人间,凭窗而立,何必牵挂那些烦恼呢?多少夕阳映照着烟柳,真令人怜惜这美丽的江山。
“春风”常被用来象征生机与希望,而“烟柳”则在古诗词中常表示柔美的意境,表达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珍惜。
作者介绍: 吕惠如,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她的作品多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忧愁的释怀。
《清平乐·又》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词作。开篇以“翠樽红炬”引出欢庆的氛围,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愉悦的节日气氛中。接着,听到邻家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衬托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这种童趣反映出诗人对纯真无邪的向往。
“春风又到人间”一语,暗示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仿佛在告诉人们,无论过去有多少烦恼,总会迎来新的开始。而“凭楼何事相关”,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似乎在说,生活中的烦恼不必过于在意。最后,诗人以“夕阳烟柳”作结,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流露出对这片江山的深深眷恋。
整首词在清丽的意境中融合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珍惜,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敏感捕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强调在繁忙与忧愁中,也要享受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的宁静,展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吕惠如的《清平乐·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吕惠如更倾向于自然的描绘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对过去的怀念与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