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陈姨归新安 其三

《送陈姨归新安 其三》

时间: 2025-05-07 22:37:57

诗句

絮语不能尽,归来未几时。

双亲惜儿去,白发又丝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7:57

原文展示:

送陈姨归新安 其三
任玉卮 〔清代〕
絮语不能尽,归来未几时。
双亲惜儿去,白发又丝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亲人离别的无限思念和惆怅。作者感慨于言语无法表达心中的情感,虽然离别不久,但亲人在心中的印象却是深刻而持久的。双亲对孩子的离去充满了不舍,白发渐增也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无奈。

注释:

  • 絮语:轻声细语,指的是细小的聊聊,表达了言语的不足。
  • 归来:指的是亲人返回的时机,带有期待和不舍。
  • 双亲:父母,表示对父母的深厚情感。
  • 惜儿去:父母对于孩子离去的惋惜之情。
  • 白发:象征年老和时间流逝,表达了对父母健康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玉卮,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后因战乱迁居南方。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朋友或亲人即将离去之际,表现了作者对其的依依不舍。时代背景上,清代社会动荡,家人之间的离别与重聚更为珍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却情感深厚,透过寥寥几句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离别的伤感。诗的开篇用“絮语不能尽”表现了言语的无力,显得十分真实。面对即将离去的亲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难以用言辞表达,反映出作者对亲情的珍视与不舍。

“归来未几时”则揭示了时间的短暂与珍贵,离别后的重聚成为一种期待,却又伴随着内心的惆怅。接下来的“双亲惜儿去”带出了父母对孩子深切的关怀与不舍,展现了家庭关系中浓烈的情感纽带。最后一句“白发又丝丝”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敏感捕捉,暗示着父母的年迈,不仅是对离别的惋惜,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担忧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传达,向读者展现了离别时刻的复杂心绪,既有对亲情的感恩,也有对时间无情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絮语不能尽:言语虽多,但表达不尽内心深情。
  2. 归来未几时:离别并不久,情感依旧深厚。
  3. 双亲惜儿去:父母对孩子离去的惋惜之情。
  4. 白发又丝丝:岁月渐渐流逝,父母的白发增多,象征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对仗:“絮语”和“归来”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象征:白发代表着父母的年老与时间的流逝,使情感更为深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亲情展开,表现了对亲人深切的眷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唤起读者对家庭关系的珍视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絮语:细腻而无力的言语,象征情感的细腻。
  • 双亲:家庭的象征,体现亲情的深厚。
  • 白发:岁月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相聚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絮语不能尽”表达了什么? A. 表达情感的无力
    B. 亲人的快乐
    C. 离别的欢愉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双亲惜儿去”,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__

  3. 判断题:诗中的“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对/错)

答案:

  1. A
  2. 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任玉卮的《送陈姨归新安》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现了离别的惆怅,但任玉卮更侧重于亲情的细腻,而杜甫则更为宏观地涉及家国情怀与个人遭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全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柳梢青(聚八仙花) 柳梢青(黄杷林送李粹伯) 柳梢青(祭户立春) 蝶恋花(丙辰嫣然赏海棠) 蝶恋花(戊申秋夜) 蝶恋花(临安道中赋梅) 鹧鸪天(揖翠晚望) 鹧鸪天(豫章大阅) 蝶恋花(癸卯信丰赋芙蓉) 西江月 其一 丁巳长沙大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扬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茶几 牛马襟裾 导仗 镸字旁的字 瑞羽 高字旁的字 拍胸脯 秉文经武 亦声 无风不起浪 包含倍的词语有哪些 区区之见 穴宝盖的字 贾风 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