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陈姨归新安 其四

《送陈姨归新安 其四》

时间: 2025-05-07 22:22:29

诗句

堤边古杨柳,暗拂行人衣。

绾尽情多少,莫教音信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2:29

原文展示

送陈姨归新安 其四
任玉卮 〔清代〕
堤边古杨柳,暗拂行人衣。
绾尽情多少,莫教音信稀。

白话文翻译

在堤岸边,古老的杨柳轻轻拂动,仿佛在为行人送行。
我将所有的情感都绾成一束,愿不要让音信变得稀少。

注释

字词注释

  • 堤边:河岸边。
  • 古杨柳:古老的杨柳树。
  • 暗拂:轻轻地拂动。
  • 行人:过路的人,诗中指陈姨。
  • 绾尽:将情感一并束起。
  • 音信:消息、信件。
  • :稀少。

典故解析
杨柳作为送别的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古人常用杨柳来象征离别与思念,传递对朋友或亲人的祝福与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玉卮(生卒年不详),字君宸,号玉卮,清代诗人。其诗清丽流畅,擅长描写人情与自然,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是任玉卮为送别好友陈姨而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未来音信的期待。在那个时代,交通不便,音信难通,离别尤为令人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开头的“堤边古杨柳”点明了环境,古老的杨柳树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情感的寄托。古杨柳的意象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给人以一种淡淡的伤感。接着“暗拂行人衣”,通过拟人手法将自然与人相结合,仿佛杨柳在轻轻撩拨着行人的衣服,暗示着对离别的默默关怀。接下来的“绾尽情多少”,则将诗人的情感凝聚成一个意象,暗示了对陈姨的深厚情感和难舍的依依不舍。最后一句“莫教音信稀”则表达了对未来音信的渴望,包含了对友情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无奈。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情感,既有自然的美,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堤边古杨柳:描述了离别的环境,古老的杨柳在堤边,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暗拂行人衣: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杨柳轻轻拂动,增添了诗的柔情。
  3. 绾尽情多少:将情感束缚在一起,表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情感。
  4. 莫教音信稀:表达了对未来联系的期待,渴望不让情感变得疏远。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杨柳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情感的细腻体察与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离别、思念,具有柔美与伤感的双重含义。
  • 行人:代表离去的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堤边古杨柳”的意象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送别的伤感
    B. 自然的美丽
    C. 忙碌的人生

  2. “绾尽情多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忧愁
    C. 愤怒

  3. 诗中对音信的渴望体现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的伤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送友离去的情景,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任玉卮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气概。两者在表达离别情感时,风格各有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任玉卮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罗季能赴江陵幕 送罗季能赴江陵幕 送罗季能赴江陵幕 送了守衡州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 送八窗叔归 术士余云谷求诗和永国韵 寿岳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号寒啼饥 越王台 屠宰税 赤口烧城 违开头的成语 鄙细 包含报的成语 包含煌的词语有哪些 暗约偷期 香字旁的字 乐于助人 名阀 萧墙之危 过五关 毋字旁的字 包含萝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