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6:43
秋试锁宿府学
作者: 赵鼎 〔宋代〕
悄无人语到高堂,
爽气侵凌枕簟凉。
木叶彫风秋瑟瑟,
檐花流雨夜浪浪。
灯明疏幔孤光暗,
蛩咽空阶怨绪长。
心愿无期清梦断,
一炉沉水自焚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静谧景象:高堂之上无人言语,凉爽的空气渗透到床榻之上。秋风吹落木叶,发出瑟瑟的声音,檐下的花在夜雨中滴落,像波浪一样。灯光微弱,轻薄的帷幕笼罩着孤独的光线,空荡的台阶上虫鸣不断,令人感到无尽的怨思。心中愿望没有尽头,清梦也随之断绝,只有一炉香沉入水中,孤独地燃烧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情景和情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秋天的感伤与孤独的体验。
作者介绍: 赵鼎(1127年-1180年),字德昭,号宗魁,宋代政治家、诗人。他在南宋时期的政治活动颇有影响,曾任宰相,致力于推动国家改革。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常表达对时事的关心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秋试锁宿府学》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赵鼎担任官职之时,个人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困境交织在一起,秋天的枯寂与无奈成为他情感的寄托。
这首《秋试锁宿府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绪的复杂。开头两句“悄无人语到高堂,爽气侵凌枕簟凉”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冷空气渗透到床榻之上,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寂。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木叶彫风秋瑟瑟”与“檐花流雨夜浪浪”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之美,带有一种秋天特有的凄凉感。
灯下的孤独与空阶的虫鸣,更加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怨思与长久的期盼。“心愿无期清梦断,一炉沉水自焚香”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未来无尽的渴望与梦境的破灭,暗示着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无所寄托的感伤。这种情感既是个人的,也是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秋天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对美好愿景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悄无人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孤独 C. 欢愉
“心愿无期清梦断”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A. 梦想 B. 梦境 C. 幸福
该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凄凉 C. 夏天的热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赵鼎的《秋试锁宿府学》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孤独,后者则是在月下饮酒中寻找内心的寄托,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孤独的深刻体验,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