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1:54
题归去来图二首
作者:黄庭坚
人间处处犹崔子,岂忍更令三径荒。
谁与老翁同避世,桃花源里捕鱼郎。
全诗翻译:
在世间的每个地方都像崔子那样,我怎能忍心让三条小路荒废呢?
有谁能与老翁一起躲避这个世俗的喧嚣呢?就像那桃花源里的捕鱼人一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桃花源”来源于陶渊明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世界,反映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齐名,倡导“文人诗”的风格,强调个性与情感,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腐败的不满,黄庭坚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黄庭坚的《题归去来图二首》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诗的开头以“人间处处犹崔子”引入,崔子作为隐逸者的象征,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岂忍更令三径荒”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居所的珍惜,表现出对田园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
第二句“谁与老翁同避世”更为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感叹能与老翁一起退隐的人实在寥寥无几,这种情感在对“桃花源里捕鱼郎”的提及中达到高潮,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仿佛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庭坚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桃花源”象征理想生活)和对仗(如“避世”与“捕鱼”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纷扰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渴求,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崔子”指的是哪个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崔护
D. 白居易
“三径”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城市
B. 田园生活
C. 山林
D. 河流
诗人对“桃花源”的态度是什么?
A. 否定
B. 渴望
C. 忽视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