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3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38:48
辛酉中秋
释函是〔明代〕
秋空云散碧霄澄,
万里江山倚太清。
此夜月高人尽赏,
谁家香冷梦初成。
光辉不作悲欢色,
今昔偏从寒照生。
惟有雁翎斜度急,
一行倒影入河明。
秋天的天空,云彩散去,碧蓝的天际澄澈明净,
万里江山在明月下显得格外清丽。
今夜明月高悬,所有人都在欣赏,
不知道哪个人家香气四溢,梦境刚刚开始。
这光辉并没有带来悲欢的情绪,
今昔之间,只有在寒冷的照耀中显得更加清晰。
唯有那飞雁,斜着翅膀急速飞过,
一行倒影映入了清澈的河水中。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月高人尽赏”可以引申为对古代诗人月下吟赏的敬仰,反映了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
这首《辛酉中秋》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中秋的夜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开篇的“秋空云散碧霄澄”展现了一个清澈明净的秋夜,而“万里江山倚太清”则进一步强调了月光下壮丽的山河景色,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接着,诗人通过“此夜月高人尽赏”引入了人们对月的欣赏,生动描绘出中秋之夜的热闹与温馨。诗中“谁家香冷梦初成”则引发了对人情冷暖的思考,暗示着人们在美好夜晚享受着宁静的同时,也有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接下来的“光辉不作悲欢色”,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超然态度,而“今昔偏从寒照生”则反映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淡淡忧伤。最后一句“惟有雁翎斜度急,一行倒影入河明”则将诗意推向高潮,飞雁的急速飞行和倒影在水中的映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绪。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对人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中秋夜的美丽景象,引发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表达了一种对宁静的向往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此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光辉不作悲欢色”意在表达什么?
诗中的“雁翎”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