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辛酉中秋

《辛酉中秋》

时间: 2025-05-01 08:38:48

诗句

秋空云散碧霄澄,万里江山倚太清。

此夜月高人尽赏,谁家香冷梦初成。

光辉不作悲欢色,今昔偏从寒照生。

惟有雁翎斜度急,一行倒影入河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38:48

原文展示:

辛酉中秋
释函是〔明代〕
秋空云散碧霄澄,
万里江山倚太清。
此夜月高人尽赏,
谁家香冷梦初成。
光辉不作悲欢色,
今昔偏从寒照生。
惟有雁翎斜度急,
一行倒影入河明。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天空,云彩散去,碧蓝的天际澄澈明净,
万里江山在明月下显得格外清丽。
今夜明月高悬,所有人都在欣赏,
不知道哪个人家香气四溢,梦境刚刚开始。
这光辉并没有带来悲欢的情绪,
今昔之间,只有在寒冷的照耀中显得更加清晰。
唯有那飞雁,斜着翅膀急速飞过,
一行倒影映入了清澈的河水中。

注释:

  • 秋空:秋天的天空。
  • 云散:云彩散去,形容天气晴朗。
  • 万里江山:形容广阔的山河。
  • 太清:指的是明月的清亮。
  • 香冷:指香气变得冷淡,暗指人远去或梦醒。
  • 雁翎:雁的翅膀,象征飞行和自由。
  • 倒影:指水中的映像,象征着梦幻和现实的交融。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月高人尽赏”可以引申为对古代诗人月下吟赏的敬仰,反映了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释函是,明代诗人,僧侣,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诗作于辛酉年中秋之际,正值中秋佳节,秋天的月亮最为明亮,诗人借此佳节抒发情感,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辛酉中秋》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中秋的夜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开篇的“秋空云散碧霄澄”展现了一个清澈明净的秋夜,而“万里江山倚太清”则进一步强调了月光下壮丽的山河景色,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接着,诗人通过“此夜月高人尽赏”引入了人们对月的欣赏,生动描绘出中秋之夜的热闹与温馨。诗中“谁家香冷梦初成”则引发了对人情冷暖的思考,暗示着人们在美好夜晚享受着宁静的同时,也有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接下来的“光辉不作悲欢色”,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超然态度,而“今昔偏从寒照生”则反映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淡淡忧伤。最后一句“惟有雁翎斜度急,一行倒影入河明”则将诗意推向高潮,飞雁的急速飞行和倒影在水中的映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绪。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对人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空云散碧霄澄:描绘了晴朗的秋天空无云彩,清澈见底。
    • 万里江山倚太清:表示在明亮的月光下,山河显得更加壮丽。
    • 此夜月高人尽赏:今夜的明月高悬,大家都在赏月。
    • 谁家香冷梦初成:暗示着人们在享受这一刻,也有梦醒时分的惆怅。
    • 光辉不作悲欢色:明亮的月光没有带来悲喜之感。
    • 今昔偏从寒照生:时光的流逝在冷冷的月光中显得愈加明显。
    • 惟有雁翎斜度急:只有急速飞过的雁影,打破了宁静。
    • 一行倒影入河明:雁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河水中,象征着生命的瞬息万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清澈的明亮,暗示其带来的情感。
    • 拟人:将月光赋予情感,表现出对人世间情感的观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均衡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中秋夜的美丽景象,引发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表达了一种对宁静的向往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秋空:象征着清晰与宁静,代表了理想的生活状态。
  • 月亮: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
  • 雁翎:象征着自由与流逝,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不定。
  • 河水:象征着时间的流动,承载着无数的情感与思绪。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此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提到的“光辉不作悲欢色”意在表达什么?

      • A. 明亮的月光带来快乐
      • B. 明亮的月光没有悲欢的情绪
      • C. 明亮的月光让人思念
      • D.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黑暗
    3. 诗中的“雁翎”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流逝
      • B. 快乐与幸福
      • C. 寂寞与孤独
      • D. 团圆与思念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描绘了中秋夜的月亮,但更侧重于思念亲人。
    • 《静夜思》:表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与《辛酉中秋》中的宁静和人生感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秋文化与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范少才咏雪三首 题蔡氏丛桂堂 安大使生日 次韵□丞兄闻丁卯十一月三日朝报 袁侍郎挽诗 教授致政李君挽诗 翌日约客有和者再用韵四首 子益教授再用韵赋弈自审机从谏之诲某复和呈 十八日上寿退赐坐十九日贡院锡宴二十一日紫 次韵李参政和薛秘书诗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德音莫违 言信行果 草字头的字 戈字旁的字 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鬼话连篇 恭默守静 人口增长率 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郊门 纯一不杂 屮字旁的字 非分之想 通宵守夜 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广告 皿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