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见陈月观二首

《见陈月观二首》

时间: 2025-05-10 09:51:28

诗句

鳌转山空海失深,仙人抱月自高吟。

春秋两字尊王义,皇极一编经世心。

千载文声扶学校,万年史笔寄山林。

太邱古矣元龙老,天霆先生续正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1:28

原文展示

《见陈月观二首》 作者: 王奕 〔宋代〕

鳌转山空海失深,仙人抱月自高吟。
春秋两字尊王义,皇极一编经世心。
千载文声扶学校,万年史笔寄山林。
太邱古矣元龙老,天霆先生续正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空旷的海洋和高耸的山峰,仿佛鳌鱼在翻转,海水失去了深度。仙人抱月高歌,吟诵着春秋的道理,尊崇王道的义理。而《皇极》这本书则传达了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千年后的文声依然在学校中传颂,万年后的历史笔记仍寄于山林之中。太邱的古老传说中,元龙已然老去,而天霆先生则继续传承着正音之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鳌:传说中的大鱼,象征力量与高大。
  • 失深:失去深度,形容海洋的空旷。
  • 仙人:指高人或隐士,常与道教相关。
  • 春秋:指《春秋》,是儒家经典,强调王道。
  • 皇极:指《皇极经世书》,与治理国家有关。
  • 文声:指文人墨客的声音,寓意文化。
  • 太邱:古地名,传说中的地方。
  • 元龙:传说中的神龙,象征智慧和力量。
  • 天霆:指天上的雷霆,可能指代高人或有影响力的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春秋”和“皇极”都是古代的重要经典,前者是儒家经典,后者与治国理政有关,显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承继。
  • “太邱古矣元龙老”暗示了历史的悠久,诗人通过典故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奕,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历史典故与哲理思考,展现了他对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诗人受时代影响,对古代经典和文化名人的敬仰,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见陈月观二首》以其雄浑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吸引了读者的关注。开篇描绘了一个辽阔的自然景象,以“鳌转山空海失深”引出诗人的哲思,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诗中展现了仙人的高洁与洒脱,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春秋两字尊王义”则将诗人与古代经典相连,显示了王道思想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历史和经典的引用,展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后半部分提到的“千载文声扶学校,万年史笔寄山林”,则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必要性。诗人意识到,文人有责任将知识和道德传承给后代,正如“天霆先生续正音”,强调了教育和文化的延续。

整首诗在意象上变化丰富,从自然景象的描绘到哲理的思考,再到对历史的追忆,诗人的情感真挚,构筑了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文化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鳌转山空海失深:描绘了海洋的空旷,仿佛鳌鱼翻转,失去了深度,象征着自然的壮阔和无边。
  2. 仙人抱月自高吟:仙人高歌吟唱,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3. 春秋两字尊王义:提到《春秋》,展现对王道思想的尊重。
  4. 皇极一编经世心:表明了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思考。
  5. 千载文声扶学校:千年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
  6. 万年史笔寄山林:历史的书写与文化的积累。
  7. 太邱古矣元龙老:追溯历史,强调文化传承的悠久。
  8. 天霆先生续正音:象征着高人的智慧与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思想相结合,如“鳌转山空”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浩瀚。
  • 对仗:整首诗在字句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高大的自然。
  • 仙人:代表理想与智慧的追求。
  • 春秋:象征治理的经典思想。
  • 皇极:代表治国理政的深邃思想。
  • 文声: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鳌”象征什么?
    A. 力量
    B. 速度
    C. 灵巧
    D. 美丽

  2. “春秋”一词在诗中表示什么?
    A. 季节
    B. 儒家经典
    C. 战争
    D. 传说

  3. 诗中提到的“天霆先生”指代什么?
    A. 自然现象
    B. 古代名人
    C. 文化传承者
    D. 诗人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奕的《见陈月观二首》与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哲理的思考,但王之涣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奕则更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厚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送李道士南游 送乐学士知舒州 送国子徐博士之沣州 送高先驱辈南归 送冯中允使蜀 送表侄达师归鄱阳 明道人归西林求题院额作此送之 柳枝辞十二首 柳枝词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氏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印钱 拏子 背生芒刺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合消 桃李之馈 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淅淅索索 至亲骨肉 倚马可待 龙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冰魂素魄 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八字旁的字 遽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