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3:06
一岁不复居,一日安足惜。人心畏增年,对酒语终夕。夜长书室幽,灯烛明照席。盘飧杂梁楚,羊炙错鱼腊。庖人馔鸡兔,家味宛如昔。有怀岐山下,展转不能释。念同去闾里,此节三已失。初来寄荆渚,鱼雁贱宜客。楚人重岁时,爆竹鸣磔磔。新春始涉五,田冻未生麦。相携历唐许,花柳渐牙折。居梁不耐贫,投杞避糠核。城南庠斋静,终岁守坟籍。酒酸未尝饮,牛美每共炙。谓言従明年,此会可悬射。同为洛中吏,相去不盈尺。浊醪幸分季,新笋可饷伯。巑巑嵩山美,漾漾洛水碧。官闲得相従,春野玩朝日。安知书閤下,群子并遭馘。偶成一朝荣,遂使千里隔。何年相会欢,逢节勿轻掷。
一年又一年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一天又有何值得珍惜的呢?人们心中畏惧年岁增加,面对酒杯谈笑到深夜。漫漫长夜书房清幽,灯烛明亮照耀着席面。盘中美食杂陈,羊肉炙烤与鱼腊交错。厨师烹饪鸡兔,家里的味道仿佛依旧如昔。我怀念岐山脚下,辗转反侧无法释怀。想起我们一起去邻里,这个节日已三度失去。初到荆渚时,鱼和雁都是贱价的客人。楚地的人重视岁时,爆竹声响不断。新春刚过五天,田地仍然冰冻未生麦苗。我们曾携手走过唐朝的许多地方,花柳渐渐折断。居住在梁地不能忍受贫困,投身杞国以避糠核。城南的学堂静谧,整年守着坟墓的记录。酸酒未曾饮过,牛肉美味常与人共享。听说明年此会可以再相见。同为洛中的官吏,相隔不过一尺。浊酒幸好分季,新笋可以送给伯父。巑巑嵩山美丽,漾漾洛水清澈。官闲得以相随,春日的田野玩耍晨光。怎知书房之下,众子竟然都遭遇削发。偶然成就一朝的荣光,竟使得千里隔阂。何年再度相会欢笑,逢年过节切莫轻易地抛弃。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清新优雅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见长,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深受后人喜爱。
写作此诗时,正值除夕,苏辙寄情于对家乡、亲友的思念,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和对团聚的渴望。诗中借用节日的氛围,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辛丑除日寄子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团聚的渴望。诗中描绘的场景,从夜晚书房的幽静,到丰盛的家宴,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珍惜。诗人通过“人心畏增年”与“对酒语终夕”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在岁月流逝中对时间的无奈和对亲情的依恋。虽然身处异地,但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亲情和节日的温暖。尤其在提到“终岁守坟籍”时,诗人更是通过家庭的传统与责任,强调了人们对家族的眷恋与传承。
诗歌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场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团聚的渴望。尽管身处异地,诗人依然怀念与亲友共度时光的快乐,强调了家庭与传统的重要性,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
诗中提到“一岁不复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一年又一年无法回到过去
B. 一年过得很快
C. 一年很长
“人心畏增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年岁增长的恐惧
C. 对生活的乐观
诗中提到“酒酸未尝饮”,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A. 对美酒的向往
B. 对生活的无奈与回忆
C. 对饮食的挑剔
比较苏辙的《辛丑除日寄子瞻》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团聚的渴望,但苏辙的诗更侧重于节日的气氛与家庭的温暖,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兄弟的深切怀念与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