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17
原文展示:
更漏子·春夜阑 牛峤 〔唐代〕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白话文翻译:
春夜将尽,更漏声催促着时光,金色的烛花渐渐燃尽,残烛在暗中被轻轻挑动。梦被惊醒,断续的思绪在锦绣屏风深处,两地相隔,却共赏同一轮明月。闺中的草色碧绿,盼望着归来的客人,却依旧没有消息。我感到被辜负,后悔曾经怜爱你,向天诉说,却无人听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牛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婉约细腻著称,善于描绘闺情和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女子在闺中等待归人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无奈的情感。诗中通过对春夜、烛光、明月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凄美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更漏子·春夜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的闺中情景,通过对时间流逝、烛光残烬、明月共赏等意象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女子对远方归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等待。诗中的“金烬暗挑残烛”一句,既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又暗喻了女子内心的焦灼和不安。而“两乡明月心”则巧妙地将两地相隔的距离转化为心灵的相通,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婉约,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闺怨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闺怨,通过对春夜、烛光、明月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对远方归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等待。诗中女子的心情从焦急、不安到期盼、无奈,再到失望、悔恨,情感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无助和绝望的高潮。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金烬暗挑残烛”暗喻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女子内心的焦灼和不安 C. 夜晚的静谧 D. 烛光的美丽 答案:B
“两乡明月心”表达了什么? A. 两地相隔的距离 B. 心灵的相通 C. 明月的美丽 D. 夜晚的宁静 答案:B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闺怨 B. 春夜的美丽 C. 烛光的美丽 D. 明月的宁静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