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12
蔡州叔父金部挽辞别二首 其二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学比我公常恐后,
身于馀子似蒙知。
心惊并直仪曹夜,
泪尽孤吟海浦时。
这首诗表达了对蔡州叔父的深切怀念和悲痛。诗人感到自己在学识和成就上总是落后于他,仿佛在余子面前显得无所适从。夜深人静时,心中惊慌不已,眼泪已经流尽,独自吟唱着思念的诗句,仿佛在那遥远的海边。
晁补之,字允和,号放翁,晚号鹿门隐士,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1065年,卒于1125年。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诗歌、散文和词曲而闻名,尤其在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
此诗作于晁补之对已故蔡州叔父的追悼之际,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怀念与哀痛。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寄托自己的情感,反映出对身边亲人的珍视与不舍。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蔡州叔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首句“学比我公常恐后”,直接表明了对叔父的敬仰,诗人自觉在学识和成就上无法与其相比,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卑与惋惜。接下来的“身于馀子似蒙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人感到自己在众多后辈中显得无比渺小,仿佛被蒙蔽了双眼,无法看清自己的位置。
“心惊并直仪曹夜”则转向内心的挣扎,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惊慌与不安。这种情感通过“泪尽孤吟海浦时”得以深化,诗人在孤独中吟唱着,泪水早已流尽,表现出对往事的无尽追忆与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故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逝者的无限怀念。
整首诗围绕对亲人的怀念展开,通过表达对蔡州叔父的敬仰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出对人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我公”指的是谁?
A. 诗人
B. 蔡州叔父
C. 余子
“泪尽孤吟海浦时”中的“海浦”象征着什么?
A. 暴风雨
B. 孤独与思念
C. 繁华与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