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3:32
满江红
赴玉山之谪,与诸父泛舟大泽,分题为别
作者:晁补之 〔宋代〕
莫话南征,船头转三千馀里。
未叹此浮生飘荡,但伤佳会。
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
问此中何处芰荷深,渔人指。
清时事,羁游意。
尽付与,狂歌醉。
有多才南阮,自为知己。
不似朱公江海去,未成陶令田园计。
便楚乡风景胜吾乡,何人对。
全诗翻译:
不要再谈论南方的征战,船头已经转向三千多里。
不再感叹这浮生的漂泊,只觉得惜别的情怀。
眼前满是青山芳草,半篙轻划,映照着斜阳下的碧水。
问这儿哪儿的芰荷最深,渔人指向了远方。
清明的时光,羁旅的心情,
都尽情交给了狂歌与醉酒。
有才华的南阮,视我为知己,
却不像朱公那样东渡江海,未能如陶渊明般实现田园理想。
即使楚乡的风景胜过我的家乡,谁来与我对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公谦,号惭愧,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诗风豪放,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至玉山期间,诗中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诗充满了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开头以“莫话南征”直接切入主题,带有一种不愿谈论过往的沉重感,表达出诗人对浮生的感慨与不安。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以“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恰如其分地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对“芰荷”的提问以及渔人的指引,象征着对理想与归属感的寻找。
接下来的“尽付与,狂歌醉”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似乎在逃避现实的困扰,以酒歌来释怀。通过对南阮的自我安慰与朱公、陶令的比较,诗人既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又渴望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最后以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游子心中的孤独与追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朱公”指的是谁?
“满眼青山芳草外”一句中的“芳草”主要象征什么?
“尽付与,狂歌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