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扬州城下赋

《扬州城下赋》

时间: 2025-04-26 06:33:13

诗句

黯云霜雾暗扶桑,半壁东南尽雪霜。

壮气不随天地变,笑骑飞鹤入维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13

原文展示:

扬州城下赋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黯云霜雾暗扶桑,
半壁东南尽雪霜。
壮气不随天地变,
笑骑飞鹤入维扬。

白话文翻译:

在阴沉的云霜和雾气笼罩下,扶桑的山川显得暗淡无光;
东南一带的半壁江山,尽是皑皑白雪和霜冻。
我的豪情壮志并不因天地的变化而改变,
我依然微笑着骑着飞鹤,翱翔入维扬城。

注释:

字词注释:

  • :暗淡、昏沉。
  • 扶桑: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之东,象征东方或日出之地。
  • 壮气:指豪情壮志,气概。
  • 维扬:指扬州,古时的文化名城。

典故解析:

  • 扶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常用来形容东方,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 飞鹤:在古代诗词中,鹤常被视为长寿和高洁的象征,寓意心志的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抗元名将、诗人,因忠诚于南宋而被后世称颂。他的诗词多描写国家的困境与个人的壮志,风格豪放而悲壮。

创作背景: 《扬州城下赋》应是在文天祥身处战乱年代,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坚定信念。诗中反映了他对壮志未酬的无奈与坚持。

诗歌鉴赏:

《扬州城下赋》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艰难时局中的坚定信念和壮志。开头两句描绘了阴霾天气的壮丽景象,借助“黯云霜雾”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危机感。接下来的“半壁东南尽雪霜”则描绘了地理上的寒冷与凋零,象征着国家的困境。

然而,诗人在此困境中并未丧失勇气,第三句“壮气不随天地变”表达了他内心的坚持与不屈,显示出一种超越自然环境的豪情。最后一句“笑骑飞鹤入维扬”则是对未来理想的寄托,诗人以飞鹤象征自己的志向,展现出一种乐观与勇敢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严酷的外界与坚定的内心,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永不放弃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黯云霜雾暗扶桑:描绘了阴沉的天气,暗示了外部环境的严酷。
  2. 半壁东南尽雪霜:描绘了东南地区的寒冷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困境。
  3. 壮气不随天地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豪情不受外界影响。
  4. 笑骑飞鹤入维扬: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表现出乐观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黯云霜雾”与“雪霜”形成了对比。
  • 比喻:飞鹤象征志向与理想。
  • 夸张:表现诗人内心的壮志和豪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危机中的坚定信念与豪情,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勇往直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黯云霜雾:象征着困境与压抑的环境。
  • 扶桑: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飞鹤:象征着高洁的志向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壮气不随天地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坚定
    C. 动摇
    D. 快乐

  2. “笑骑飞鹤”中的“飞鹤”象征什么? A. 寿命
    B. 志向
    C. 财富
    D. 自由

  3. 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仗
    C. 反问
    D.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文天祥的《扬州城下赋》更为沉重,李白则更显洒脱与豪放。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倾向于饮酒作乐,后者则在困境中坚持理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文天祥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拜星月 候春 拜星月慢 北岭见梅 拜星月慢 九月十五,月夜怀去年湖上之游 拜星月慢 次吴梦窗韵 拜星月慢 和樊山七夕词 拜星月慢 和霞盦七夕阻闰延期之作 拜星月/拜星月慢 拜星月慢 拜星月慢 拜星月慢 余不到玉峰三十馀年矣,乙卯清明与植斋、竹逸重游是间,赋词感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狭坐 各不为礼 计路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轻财敬士 怒容可掬 母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风宿水餐 立刀旁的字 不甘雌伏 洞洽 彐字旁的字 种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