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40:35
拍拍春风满面浮,出门一笑大江流。
坐中狂客有醉白,物外闲人惟弈秋。
晴抹雨妆总西子,日开云暝一滁州。
忽传十万军声至,如在浙江亭上游。
春风轻拂,我的脸庞感到舒畅,出门时轻松一笑,看到大江奔流不息。
坐在我身边的豪放之人,喝得酩酊大醉,而我在这喧嚣之外,悠然自得地下棋。
晴天的妆容与雨天的打扮,如同西施的美丽;阳光照耀,云雾渐散,仿佛置身于滁州。
忽然传来十万军队的声音,宛如在浙江的亭子上游览一般。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和文学家。因其忠诚和气节,被称为“忠臣”,作品多表现爱国情怀,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元军侵入,国家动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虽感到忧国忧民,却仍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闲适,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文天祥的《山中载酒用萧敬夫韵赋江涨》展现了他在战乱中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全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勾勒出春风拂面的舒适和大江奔流的豪情。开头的“拍拍春风满面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抒情。
诗中“坐中狂客有醉白,物外闲人惟弈秋”,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欢愉,以及他在喧嚣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态度。文天祥将自己置于“闲人”的角色,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后面的“晴抹雨妆总西子,日开云暝一滁州”则展示了诗人对美的向往,通过“西子”和“滁州”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而最后一句“忽传十万军声至,如在浙江亭上游”则展现了战争的突然降临,打破了诗人短暂的宁静。整个诗歌在美与忧之间切换,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在动荡的时代中,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狂客”指的是哪个角色?
“西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忽传十万军声至”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山中载酒用萧敬夫韵赋江涨》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