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4:02
原文展示:
遇雪
王安石
定知花发是归期,不奈归心日日归。
风雪岂知行客恨,向人更作落花飞。
白话文翻译:
我知道花儿的开放是归期的象征,但归心似箭,每天都在渴望回去。
风雪怎么能理解远行者的怨恨,它却在我面前,像落花一样飘零。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主张变法,推动了“熙宁变法”,致力于富国强兵。他的诗词才华横溢,以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身处政治风波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对归期的期待与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与怨恨。诗中描绘的雪景和花开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遇雪》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作,王安石通过描写雪与花的意象,表达了对归期的渴望和对离别的苦闷。首联“定知花发是归期”,点明了归期的重要性,花的绽放象征着希望的到来;而“日日归”则展现了日复一日的思念与焦急,情感逐渐加深,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下联“风雪岂知行客恨,向人更作落花飞”则引入了自然景象与人情的对比,风雪无情,无法理解远行客的怨恨与孤独。落花飞舞似乎是对人间离别情绪的回应,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也暗含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和无奈,王安石借助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他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的共鸣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归属与思念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归期的渴望和离别的惆怅,展现了人生的苦乐与无常。王安石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悟,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和哲理深意。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遇雪》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安石
C. 杜甫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花发”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归期
C. 失落
答案:B
“风雪岂知行客恨”这句中“行客”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家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遇雪》和杜甫的《春望》都在描绘离别与思乡的情感,但王安石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杜甫则强调战乱带来的苦痛。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与思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