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二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0:06:19

诗句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

我若真是我,祗合长如此。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6:19

原文展示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
我若真是我,祗合长如此。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像牛马一样,看到草和豆子就很高兴;
又曾经像女人一样,看到男人也感到欢喜。
如果我真的就是我,那我只应该一直这样。
如果自己的好恶不稳定,那就应该知道是被物质所驱使。
堂堂的大丈夫,不要把物品当作自己的本性。

注释

  • 牛马:指辛勤劳动的牲畜,象征卑微的存在。
  • 草豆:草和豆类植物,指自然界的食物。
  • 女人、男子:分别象征性别和情感的依赖。
  • 好恶不定:对事物的喜好和厌恶不稳定。
  • 物使:被物质所驱使,失去自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王安石以其改革思想和文学成就著称,主张“变法”,以实现国富民强。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哲理和社会观察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一组诗作表达了王安石对人性和社会角色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个人身份认同的追求。生活在动荡的北宋时期,王安石感受到社会道德的变迁,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揭示了人们在物质和情感之间的挣扎。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二》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类的自我认知与物质的关系。诗的开头以“我曾为牛马”引入,似乎在说自己曾经的卑微和简单的快乐,这种快乐归根到底是来自于物质的满足。接着提到“又曾为女人”,表达了在不同身份中寻求的情感依赖和满足感。这种身份的变换不仅是对生活的观察,也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我若真是我,祗合长如此”,这一句表达了对自我真正本质的探寻,若能意识到自己真实的存在,那将不受外物的影响。然而,王安石也警示道:“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这是对人们内心挣扎的深刻洞察,强调了物质世界对个体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最后一句“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则是对大丈夫应该有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的呼唤,反映了王安石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却蕴藏着深邃的哲理,展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我曾经像牛马一样,看到草和豆子就很高兴。

    • 通过牛马的简单快乐引入自我认知的主题,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又像女人一样,看到男人也感到欢喜。

    • 体现了性别角色的转变和情感的依赖。
  3. 我若真是我,祗合长如此:如果我真的就是我,那我只应该一直这样。

    • 对自我本质的反思,追求内心的真实。
  4.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如果自己的好恶不稳定,那就应该知道是被物质所驱使。

    • 反映物质对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5.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堂堂的大丈夫,不要把物品当作自己的本性。

    • 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呼唤理想人格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牛马与女人的状态进行对比,突显人生角色的多样性。
  • 反问:通过“若好恶不定”引发读者思考自我认同与外界影响的关系。
  • 排比:句式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逻辑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我认知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强调在物质和情感的纷扰中,个人应保持自我,不应被外物所驱使。王安石通过对身份的反思,呼唤理想人格的觉醒,展现了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马:象征卑微和简单的快乐。
  • 草豆:代表自然界的平凡与满足。
  • 女人、男子:象征情感的依赖和人际关系。
  • 堂堂大丈夫:代表理想人格和自我认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牛马”象征什么?

    • A) 高贵的身份
    • B) 卑微的存在
    • C) 自然的力量
  2. “若好恶不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稳定的自我
    • B) 被物质驱使的状态
    • C) 对情感的追求
  3. “堂堂大丈夫”强调了什么?

    • A) 外在的财富
    • B) 理想人格的追求
    • C) 性别的角色

答案

  1. B) 卑微的存在
  2. B) 被物质驱使的状态
  3. B) 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二》更侧重于内心的探索和哲理的思考,而杜甫的作品则更为宏观地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无奈。两者在情感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追贤院食已度岭历宋胡诸庵转山夜归 春暮有怀李孟璿 偈二十二首 咏史 苏武 台阳八景 次勾曲外史西湖感怀韵 无题和韩孟郁 其一 石泉 寄家中诸兄弟十首 其三 花园癸亥东巡时道经此地繁柯密叶郁然犹存昔曾托兴成章兹复摛毫命什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松乔之寿 罇俎 粉身碎骨 惊雁 辵字旁的字 扰烦 衣架饭袋 断章截句 圈牢养物 马字旁的字 旁午走急 飞字旁的字 天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