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1:01
诉衷情(五之二)
作者:王安石 〔宋代〕
练巾藜杖白云间。
有兴即跻攀。
追思往昔如梦,
华毂也曾丹。
尘自扰,性长闲。
更无还。
达如周召,
究似丘轲,
祗个山山。
在白云之间,我手持竹杖,头上束着毛巾。
有兴致时,便爬山涉水,追寻往昔,如同梦境般的回忆。
曾经的华美车马,如今已成往事。
尘世的纷扰扰乱了我的心境,性情却依然悠闲。
再也没有回头的路。
像周召那样的通达,倒像丘轲那样的渊博,
只不过是山山水水之间的行走。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推行新法以图强国。他的诗词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此首词写于王安石的晚年,表达了他对往昔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悟。正值他晚年的反思期,诗中流露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王安石的《诉衷情(五之二)》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白云间独行的情景,手持藜杖,象征着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在“有兴即跻攀”的描写中,透露出一种追求自由和自然的精神,仿佛在暗示着诗人对世俗的超然与不羁。
诗中“追思往昔如梦”,通过梦境的比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尤其是对曾经奢华生活的怀念,那“华毂也曾丹”,在时间的流逝中显得愈发珍贵。然而,随着“尘自扰,性长闲”的转折,诗人又表现出对世事的淡然,尽管生活中的纷扰不断,但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整首词结尾提到的“达如周召,究似丘轲”,不仅展现了对理想人生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生命智慧的探索。诗人通过山水之间的行走,象征着一种哲学思考与自我反省,传递出一种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思与追忆,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对自然的亲近,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华毂也曾丹”是指什么?
A. 诗人的经历
B. 过去的奢华生活
C. 诗人的理想
答案:B
“尘自扰,性长闲”的意思是?
A. 心境平静
B. 忙于世事
C. 生活富裕
答案:A
诗人想要追求的理想境界是?
A. 财富
B. 自然的宁静与智慧
C. 社会地位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安石的《诉衷情(五之二)》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王安石则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