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3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34:25
张工部庙
使节纷纷下禁中,
几人曾到此城东。
独君遗像今如在,
庙食真须德与功。
使者们纷纷下禁中(指皇宫),有多少人曾经来过这座城的东边呢?唯有您留下的遗像依旧存在,而庙中所供奉的食物,确实需要德行与功业才能获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庙”通常与祭祀和纪念有关,尤其是对历史人物或有德者的追思。王安石在此表现出对古代德行的推崇,同时也反映出对后世的期许。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变法,进行政治改革,提倡实用主义,作品多样,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功德的重视,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
《张工部庙》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表面上是对一座庙宇的描写,实际上却揭示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及对德行的推崇。诗的开头,王安石通过“使节纷纷下禁中”的描写,勾画出一个繁忙的场景,暗示着国家的繁荣与外交的活跃,但紧接着的“几人曾到此城东”则显得有些孤寂,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孤独缅怀。
接下来的两句“独君遗像今如在,庙食真须德与功”,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王安石在此不仅表达了对“君”的追忆,更强调了庙宇中供奉的食物,象征着对德行和功业的认可。王安石通过对比使人深思,真正值得人们铭记和敬仰的,应该是那些具有高尚德行和丰功伟绩的人。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既有现实的描绘,又蕴含了历史的沉重感,使人感受到文化传承的意义。王安石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练的语言,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责任结合,使得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德行和功业的重要性,借助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传达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庙食真须德与功”中的“德与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君”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和杜甫的作品都涉及到历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王安石通过庙宇的描写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而杜甫则通过对国事的关切,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这些作品都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