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9:00
秋山寄陈谠言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在山岩之间,寒冷的天气来得很早,群山的树木已经开始变黄。北风萧瑟,今晚的露水已然成霜。感慨于未能入睡,在午夜时分感到非常慷慨。黄色的虫子开始悲鸣,玄鸟已飞离我的梁上。独自躺卧时容易感到晚来,离群的情感更加伤痛。思念你仿佛来不及,鸿雁如今已经南飞。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季隆,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悲壮的历史场景,语言淳朴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秋天的孤独感受。王昌龄的诗常常体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故土的眷恋,这首诗正是他情感的真实流露。
《秋山寄陈谠言》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岩间寒事早”引入,展现了秋天的早到,仿佛在提醒读者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北风萧瑟与树木变黄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氛围。
在夜晚,诗人因思念未能入眠,感情愈发浓烈,诗中的“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更是增添了悲伤的色彩。虫鸣与鸟去,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离别,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显著。最后,借用鸿雁南飞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体现了王昌龄诗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思念与孤独展开,展现了诗人在秋季的自然景象中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表现了王昌龄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事”指的是什么?
“黄虫初悲鸣”中的“悲鸣”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思念的人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