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2:23
新秋菡萏发红英,
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
一双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
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
蓼花深处信牛行。
在初秋时节,荷花开始绽放出红色的花朵,
傍晚的微风吹拂,香气弥漫整个县城。
水面上波光粼粼,层层叠叠,好似绫罗初展,
一对鸳鸯在水中嬉戏,犹如精美的刺绣初成。
采莲的姑娘们唱着吴地的歌,
拾翠的女子在楚地的雨中归来,阳光明媚。
远处的牧童在岸边吹着短笛,
而在蓼花深处,牛儿悠闲地行走。
刘兼,生于唐代,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水乡风光及田园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刘兼的诗作常常蕴含浓厚的地方色彩,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
《莲塘霁望》创作于秋季,正值荷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秋日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此时正是农村丰收的季节,诗中融入了对田园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
《莲塘霁望》是一首描绘秋日荷塘美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富饶与生机。开篇以“新秋菡萏发红英”引入,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接下来的“向晚风飘满郡馨”,不仅描绘了香气的四散,更增添了一抹诗意,使人感受到秋风的柔和与馨香。
全诗以水为主线,展现了水面的波纹和水鸟的嬉戏,通过“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双鸂鶒绣初成”这一句,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水面波光与刺绣相结合,形成了美丽而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中穿插着人们的生活场景,如采莲女的歌唱、拾翠人的归来,这些都让整首诗更具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最后两句“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则将视角拉回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牧童的笛声和牛儿的悠闲行走,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田园风光画。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情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秋日荷塘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情感。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中“菡萏”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菊花
C. 桃花
诗中提到的“采莲女”是在做什么?
A. 采摘荷花
B. 采摘果实
C. 钓鱼
诗中描绘的“远岸牧童”在做什么?
A. 吹短笛
B. 放羊
C. 采花
与同样描绘自然景色的李白《静夜思》相比,刘兼的《莲塘霁望》更侧重于水乡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在夜晚的孤独中表现对故乡的思念,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流露出对自然的深情。
《莲塘霁望》注重描绘自然美景与乡村生活的和谐,而《静夜思》则更偏重于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二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