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莲塘霁望

《莲塘霁望》

时间: 2025-05-02 12:02:23

诗句

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

一双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2:23

原文展示:

新秋菡萏发红英,
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
一双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
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
蓼花深处信牛行。


白话文翻译:

在初秋时节,荷花开始绽放出红色的花朵,
傍晚的微风吹拂,香气弥漫整个县城。
水面上波光粼粼,层层叠叠,好似绫罗初展,
一对鸳鸯在水中嬉戏,犹如精美的刺绣初成。
采莲的姑娘们唱着吴地的歌,
拾翠的女子在楚地的雨中归来,阳光明媚。
远处的牧童在岸边吹着短笛,
而在蓼花深处,牛儿悠闲地行走。


注释:

  • 菡萏:指荷花。
  • 发红英:开出红色的花。
  • 郡馨:县城的香气。
  • 万叠水纹:形容水面波纹层层叠叠。
  • 鸂鶒:一种水鸟,常成双成对,象征爱情。
  • 吴歌:指吴地的民歌,富有地方特色。
  • 拾翠:指采摘绿叶或绿色的植物。
  • 楚雨晴:形容楚地的雨后天气晴朗。
  • 牧童:指放牛的少年。
  • 信牛行:意指牛儿悠闲地在水边行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生于唐代,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水乡风光及田园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刘兼的诗作常常蕴含浓厚的地方色彩,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莲塘霁望》创作于秋季,正值荷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秋日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此时正是农村丰收的季节,诗中融入了对田园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


诗歌鉴赏:

《莲塘霁望》是一首描绘秋日荷塘美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富饶与生机。开篇以“新秋菡萏发红英”引入,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接下来的“向晚风飘满郡馨”,不仅描绘了香气的四散,更增添了一抹诗意,使人感受到秋风的柔和与馨香。

全诗以水为主线,展现了水面的波纹和水鸟的嬉戏,通过“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双鸂鶒绣初成”这一句,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水面波光与刺绣相结合,形成了美丽而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中穿插着人们的生活场景,如采莲女的歌唱、拾翠人的归来,这些都让整首诗更具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最后两句“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则将视角拉回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牧童的笛声和牛儿的悠闲行走,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田园风光画。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情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秋菡萏发红英:秋天来临,荷花盛开,象征着丰收与美好。
  2. 向晚风飘满郡馨:傍晚时分,微风拂过,荷花的香气弥漫四周,创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3. 万叠水纹罗乍展:水面上波纹层层叠叠,如绫罗般展开,描绘了水的灵动。
  4. 一双鸂鶒绣初成:水中一对鸳鸯嬉戏,像精美的刺绣,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5. 采莲女散吴歌阕:采莲的姑娘们在唱着地方民歌,展现了生活的欢乐。
  6. 拾翠人归楚雨晴:拾翠的女子在雨后归来,描绘了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7. 远岸牧童吹短笛:牧童在远处吹奏短笛,增添了田园的悠闲气息。
  8. 蓼花深处信牛行:牛儿在蓼花深处悠然自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叠水纹罗乍展”,将水面波纹比作绫罗,增加了诗歌的美感。
  • 拟人:水中的鸳鸯被赋予了情感,体现了爱情的美好。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如“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秋日荷塘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荷花:象征着纯洁、美丽。
  2. :象征着灵动与生命,表现了自然的生机。
  3. 鸳鸯:象征着爱情和幸福。
  4. 牧童与牛: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5.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丰收。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菡萏”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菊花
    C. 桃花

  2. 诗中提到的“采莲女”是在做什么? A. 采摘荷花
    B. 采摘果实
    C. 钓鱼

  3. 诗中描绘的“远岸牧童”在做什么? A. 吹短笛
    B. 放羊
    C. 采花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绘自然景色的李白《静夜思》相比,刘兼的《莲塘霁望》更侧重于水乡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在夜晚的孤独中表现对故乡的思念,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流露出对自然的深情。

粗略解读:

《莲塘霁望》注重描绘自然美景与乡村生活的和谐,而《静夜思》则更偏重于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二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词解析》
  3. 《唐代诗人及其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京秋 秋江晚泊,用草窗韵 玉京秋 玉京秋·彊村太世丈挽词 玉京秋 苇,用蘋洲韵 玉京秋 牵牛花,草窗韵 玉京秋 用草窗韵 玉京秋·残荷,依草窗体并韵,据词纬本 玉京秋 战场春冷,柳淡如秋。忆去南京城外村居时,客散惊蓬,心随明月,悲夫,将向天壤何处也 四犯令·赠绮雯 四犯令 丙辰二月悼寂园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趋陪 调弦弄管 元书纸 臼字旁的字 改辙易途 相体 兵革之祸 尢字旁的字 形骸之外 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西风落叶 搂带 包含太的词语有哪些 飞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