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1:51
太常引 和王治书仲安
求田问舍欲婆娑。算无地,不风波。胸次尽嵯峨。世间事都能几多。登山临水,望花随柳,独此未消磨。便拟借行窝。正齐月光风气和。
这首词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渴望拥有田园和居所,内心却充满了无奈与沉重的思绪。尽管世事繁杂,胸中的情怀依然高远,心中对生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显得格外鲜明。欣赏自然的美景,心中却难以释怀,似乎时间并未带走内心的忧愁。最终,诗人希望能借助月光和和煦的风,寻找到一处安宁之地,享受生活的静谧。
本词借用“登山临水”的意象,强调人们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同时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此类意象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安熙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该词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生活艰辛。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调,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景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面上看似对安逸生活的渴望,实际上却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接下来的“登山临水,望花随柳”则展现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体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最后一句“正齐月光风气和”则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渴望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与感受。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通过自然的描写,展现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渴望宁静与安逸的情感。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登山临水”意指什么?
诗中“胸次尽嵯峨”暗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