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6:23
游石佛寺
戴镐 〔清代〕
共说龙兴寺,何来石佛奇?
灵光从古井,澍雨得良医。
草长袍争妒,门开雀见疑。
百年崇信士,孰肯坐题诗。
大家都在谈论龙兴寺,怎么会有这么奇特的石佛呢?
灵光从古井中流出,雨水滋润着这里的良医。
草木茂盛,仿佛在嫉妒石佛的神秘,门口的雀鸟也显得有些疑惑。
百年来信奉这座寺庙的人,谁又愿意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诗句呢?
戴镐(1697-1771),字惟德,号白石,清代诗人,擅长写诗和绘画。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景观的关注,风格多变,融合了传统与个人特色。
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寺庙、自然景观和人文信仰的思考。石佛寺的存在与信仰的交织,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宗教和信仰的重视。
《游石佛寺》是一首描绘寺庙风景与人文信仰的诗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出对于石佛寺的独特环境和信仰的反思。诗的开头以“共说龙兴寺”引入,展现出一种大家共同关注的氛围,既有对寺庙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石佛的好奇与敬畏,提炼出一种神秘感。
接着,诗人以“灵光从古井”描绘了石佛寺的灵气,古井作为历史的象征,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信仰的传承。这里的“澍雨得良医”则暗示着信仰能带来心灵的慰藉,象征着宗教的治愈力量。
后半部分的“草长袍争妒,门开雀见疑”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草木的茂盛和雀鸟的疑惑,形成了生动的对比,暗示着人们对信仰的复杂情感。
最后一句“百年崇信士,孰肯坐题诗”则发人深省,表面上是对信士的质疑,实际上是对信仰意义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反思。
共说龙兴寺,何来石佛奇?
诗人开篇以“共说”引入,说明龙兴寺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地方,暗含对石佛的疑问和好奇。
灵光从古井,澍雨得良医。
通过“灵光”和“古井”展现出石佛的灵气与历史的深厚,雨水的滋润则象征着信仰的温暖与治愈。
草长袍争妒,门开雀见疑。
草木的生长与雀鸟的疑惑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描绘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隐喻信仰与自然力量的相互影响。
百年崇信士,孰肯坐题诗。
通过对信士的质疑,表达出诗人对宗教信仰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对人们信仰态度的观察。
整首诗通过对石佛寺的描绘,探讨了信仰与自然、历史与文化的关系,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作者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是什么?
“灵光从古井”中的“灵光”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百年崇信士”,这个“崇信士”指的是谁?
《游石佛寺》通过描绘寺庙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信仰,反映出对宗教信仰的思考;而《登高》则侧重于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壮丽,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