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5:14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作者: 窦常 〔唐代〕
卓绝明时第,孤贞贵后贫。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笔下调金石,花开领搢绅。
那堪归葬日,哭渡柳杨津。
这首诗表达了对包公的追思与哀悼。诗中提到,包公在明时卓绝,虽然出身贫寒却保持了孤高的贞操。提到郤诜和季札,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白之士。诗人称赞他的才华,像调和金石一样出色,正是他在官场上如花般绽放。最后,诗人感叹包公的归葬之日,令人心痛,泪水在柳杨津倾流。
作者介绍:窦常,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包公(包拯),他以清廉正直著称,是民间公认的清官形象。诗中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对包公的敬仰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包公清白正直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开篇的“卓绝明时第”便把包公的非凡品德推向了一个高峰,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后人的激励。接着,诗人通过历史人物郤诜和季札的引入,进一步强调了清白之士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此处的对比使得包公的形象更加立体,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孤高气质。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葬礼的情景,展现了人们对包公的惋惜与悲痛。“哭渡柳杨津”一语,不仅描绘了葬礼的悲伤场景,也暗含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包公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回响,又有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包公高洁品德的怀念与敬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白之士有哪些?
“哭渡柳杨津”中“柳”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静夜思》和《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前者更多是对个人情感的描绘,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