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5:20
清明日青龙寺上方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
远近人都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
已度清明节,春愁如客何。
在青龙寺的上方,环境偏好,时节也适宜。
不论远近,来的人络绎不绝,山色在东西两边都十分迷人。
夕阳照在小径上的青草上,新叶也在庭院的树上变得翠绿。
清明节已经过去,心中的春愁像客人一样,不知该如何排解。
刘长卿,字景仁,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5年。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清明日青龙寺上方》创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光明媚之时。诗人身处青龙寺,目睹周围游人如织,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与清明时节的沉重情绪,因而写下此诗。此时节是缅怀已故亲人的时刻,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思念。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描绘了青龙寺上方的美丽景色,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春愁。开篇两句,通过“上方偏可适”和“季月况堪过”,表达了青龙寺环境的优越和时节的适宜,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游人络绎不绝的情景,用“远近人都至”展现出清明节的热闹氛围,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接下来的两句“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丽。夕阳的余晖洒在小径上的青草上,新叶在庭院的树木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体现了春天的生命力。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已度清明节,春愁如客何”则将情绪转向沉重,清明节的到来本是祭扫和缅怀的时刻,诗人却感到春愁压在心头,如同一位无处可去的客人,令人感到无奈和惆怅。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对于生死、时间流逝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诗人在青龙寺上方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又感受到清明节带来的沉重情绪,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与死亡之间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春愁如客何”中的“客”指的是什么?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