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1:58
过鹦鹉洲王处士别业
白首此为渔,青山对结庐。
问人寻野笋,留客馈家蔬。
古柳依沙发,春苗带雨锄。
共怜芳杜色,终日伴闲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处士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年纪已大,愿意在此处以捕鱼为生。青山环绕着他的小屋,他向人打听野外的竹笋,想要留客时送上自家种的蔬菜。古老的柳树依偎在沙滩上,春天的苗子在雨中被锄耕。大家一起怜惜那芬芳的杜鹃花,整日陪伴着这闲适的生活。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子扬,号白云,生于河南,后迁至南方。他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刘长卿的诗常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这首诗写于刘长卿与王处士的别离之际,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赞美。王处士选择隐居于鹦鹉洲,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对此感到羡慕,并在诗中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过鹦鹉洲王处士别业》以其清新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隐士生活的恬淡与自然之美。诗的开头“白首此为渔”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向往,他愿意在年老之际过上如此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接下来的“青山对结庐”描绘了隐士居所的自然环境,青山环绕,给人以宁静之感。
“问人寻野笋,留客馈家蔬”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对友人的热情好客。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古柳依沙发,春苗带雨锄”的描写中,古老的柳树和春天的新苗交相辉映,既有岁月的沉淀,也有生活的生机。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最后两句“共怜芳杜色,终日伴闲居”,表明诗人与友人一起享受闲适的生活,欣赏自然的美好,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满足感。
诗人选择隐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追求权利
B. 向往自然生活
C. 学习诗歌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了什么?
A. 竞争
B. 宁静与和谐
C. 忙碌的生活
“共怜芳杜色”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友谊的珍视
B. 对权力的向往
C. 对财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