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师子峰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师子峰》

时间: 2025-05-01 05:14:43

诗句

风生百兽低,欲吼空山夜。

疑是天目岩,飞来此山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4:43

原文展示:

风生百兽低,欲吼空山夜。
疑是天目岩,飞来此山下。

白话文翻译:

风吹动了百兽,发出低沉的声音,仿佛在夜空中想要吼叫。
我疑心这是天目山的猛兽,飞到了这座山的山脚下。

注释:

  • 风生:风吹起,带动。
  • 百兽:指各种野兽。
  • 欲吼:想要吼叫。
  • 空山:空旷的山林。
  • 天目岩:指天目山,古时称为天目,因山形如目而得名,位于浙江省。
  • 飞来:形容野兽迅速移动,像飞来一样。

典故解析:

“天目岩”是指天目山的一处著名山岩,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在此吟咏,描绘自然景观,表达情感。在古代文学中,山与兽的结合常常引发人对自然的思考与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1498- 约 1576),明代诗人,字士杰,号阮亭,浙江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注重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启的游历中,可能是在游览姑苏地区的过程中,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而作。明代时期,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越来越受到重视。

诗歌鉴赏:

《师子峰》通过简练的语言描摹了一个特定的自然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的深刻感受与思考。开篇“风生百兽低”便勾勒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风声与兽音交织,给人以耳边低沉的回响,仿佛置身于空旷的山野之中。这种声音有种潜在的力量,暗示着自然界的生灵在夜晚的秘密。紧接着“欲吼空山夜”,则将这种潜在的力量描绘得更加生动,野兽的吼叫仿佛随时可能爆发,令人感到一种紧迫与惊悚。这种情绪的转换,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自然的威严与神秘。最后一句“疑是天目岩,飞来此山下”,将诗意引向一种个人的思考,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索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神秘力量的疑惑与感慨。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高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更通过音韵的变化、意象的交融,传达了一种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突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生百兽低:风声起,百兽在低声咆哮,暗示自然界的生机与神秘。
  2. 欲吼空山夜:百兽似乎在夜晚想要吼叫,传达出一种潜在的紧迫感。
  3. 疑是天目岩:诗人怀疑这些声音来自天目山,表现出其对山的独特印象与对自然的敬畏。
  4. 飞来此山下:描绘出一种动态的场景,仿佛野兽在迅速地移动,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欲吼”将野兽的情感拟人化,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音韵和谐,给人以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借用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变化与生命力。
  • 百兽:自然界的生灵,代表着生命的多样性。
  • 空山:象征着宁静与深邃,反映出人与自然的交融。
  • 天目岩:代表着历史与文化,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兽”指的是什么?

    • A. 只有一种动物
    • B. 各种野兽
    • C. 家禽
  2. “风生百兽低”中的“生”字可以理解为?

    • A. 产生
    • B. 启动
    • C. 死亡
  3. “疑是天目岩”中提到的“天目”是指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浙江
    • C. 山东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写了自然景色,强调山的雄伟与自然的神秘,而高启的《师子峰》则更多关注于自然声音的细腻描绘。两者在意象及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裴给事宅白牡丹 逢病军人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庭前香橼花日遇雨口占二首 艳情为灵墟二首 艳情为灵墟二首 题衡翁扇头鞋书秋声赋】 庚戌秋书事八首 次韵鲁望于公瑕宅观舞有赠 叔平山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积忿 包含诽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淘沙取金 访引 消息灵通 包含埽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耳刀旁的字 北辕适粤 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仰企 卷甲倍道 丶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悬军深入 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当面 焚香列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