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玉鉴池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玉鉴池》

时间: 2025-07-29 16:36:48

诗句

一镜寒光定,微风吹不波。

更除荷芰影,放取月明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36:48

原文展示:

一镜寒光定,微风吹不波。更除荷芰影,放取月明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澈的池水,水面如镜般平静,无论微风如何吹拂,水面都不泛波纹。水中荷花和水草的倒影被清除后,月光的映照则显得更加明亮。

注释:

  • 一镜寒光定:形容池水如镜,水面寒光闪烁,清澈明亮。
  • 微风吹不波:即使有微风吹过,水面依然平静,没有涟漪。
  • 更除荷芰影:荷花和水草的影子被去掉,意味着水面更为清晰。
  • 放取月明多:在清澈的水面上,月光的倒影显得格外明显和丰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487-1664),字宗道,号清白,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主要活动于明中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姑苏杂咏》是高启在游览姑苏时的诗作,反映了他对姑苏美景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玉鉴池》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宁静、清澈的池塘景象。诗的开头“一镜寒光定”,使用了“镜”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水面如镜般的静谧与清晰,给人以宁静的美感。接着“微风吹不波”,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仿佛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到了一片净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更除荷芰影,放取月明多”,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这里的“荷芰影”意指池中荷花和水草的倒影,强调了自然物象的和谐与优雅,而“月明多”则是通过对比,突出了月光的明亮与清澈。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镜寒光定:水面如镜,寒光闪烁,暗示清澈。
  2. 微风吹不波:即使有风,也无法打破水面的平静。
  3. 更除荷芰影:去掉了荷花和水草的倒影,水面更显清晰。
  4. 放取月明多:月光在水面上显得更加明亮,增添了夜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强调其清澈。
  • 对仗:前后两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宁静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在描绘静谧的玉鉴池时,传递出一种超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光:象征清冷与宁静,代表着自然的纯净。
  • 微风:暗示着轻柔与细腻,表示自然的变化。
  • 荷芰影:意象丰富,象征着自然的繁华与生机。
  • 月明: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代表着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光”是指什么?

    • A. 明亮的光
    • B. 清冷的光
    • C. 暖和的光
  2. 诗人通过“微风吹不波”想表达什么?

    • A. 水面波动很大
    • B. 水面非常平静
    • C. 风很强
  3. 诗中提到的“荷芰影”指的是什么?

    • A. 荷花和水草的倒影
    • B. 月亮的倒影
    • C. 风的倒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高启的《玉鉴池》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高启更注重静谧的氛围,而苏轼则融合了人情与自然景色的交融,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高启诗文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峡边山寺 长城外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五 忆王孙(集句数首,甚婉娩,情至可观) 除夕同舍集饮 柴秋堂越上寄诗就韶柬奚秋崖 太常引(四月初八日庆六十)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五十五 南岳道中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鸭的成语 手字旁的字 宪罚 水正 草字头的字 面红耳赤 三点水的字 几字旁的字 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挤眉弄眼 易放难收 包含趣的成语 校督 忘身忘家 堙替 饱其私囊 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杖化龙 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