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9:18
献池州牧 杜荀鹤 〔唐代〕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池阳的今天就像渔阳,经历了大变故的凶年,终于迎来了小康的日子。
江路安静,客货通行无阻,郡城安宁后再也看不到戎装的士兵。
田野的色彩分开,收获了新麦,莺鸟的歌声被惊断,嫩桑也已被采摘。
即使有些逃离的百姓还未归来,远处已听闻仁政的消息,他们将很快回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755年,卒于812年,字子美,号东山,晚号静庵。其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时常流露出对社会动乱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时期,社会逐渐安定,诗人借此表达对恢复安宁和小康生活的欣喜。
《献池州牧》是杜荀鹤在池州任职期间所作,诗中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与民生富足的渴望与赞美。首联通过“池阳今日似渔阳”描绘了明媚的自然景象,与“凶年作小康”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在经历了动乱与苦难之后,人民生活的改善。
中间两联则描绘了安宁的景象:江路通畅,郡城安宁,象征着经济的复苏与治安的稳定。田野的丰收和鸟鸣的安静,进一步表现出人们的富足与生活的美好。结尾的“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表达了对逃亡者归来的期待与对仁政的赞美,体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社会政治的关切,展现了杜荀鹤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渴望和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怀与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仁政”指的是什么?
诗中“江路静来通客货”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诗中“纵有逋民归未得”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