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献池州牧

《献池州牧》

时间: 2025-04-29 23:29:18

诗句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

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9:18

原文展示:

献池州牧 杜荀鹤 〔唐代〕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白话文翻译:

池阳的今天就像渔阳,经历了大变故的凶年,终于迎来了小康的日子。
江路安静,客货通行无阻,郡城安宁后再也看不到戎装的士兵。
田野的色彩分开,收获了新麦,莺鸟的歌声被惊断,嫩桑也已被采摘。
即使有些逃离的百姓还未归来,远处已听闻仁政的消息,他们将很快回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池阳:池州的阳光,指的是池州地区。
  • 渔阳:指阳光明媚的日子,形容美好景象。
  • 凶年:指丰收年与歉收年对应的凶年。
  • 小康:形容经济富足、生活安定的状态。
  • 江路:江河的通行道路。
  • 戎装:指军队的装备,表示战争状态。
  • 逋民:逃亡的百姓。

典故解析:

  • “仁政”是指统治者施行仁爱政治,典出《尚书》,强调对百姓的关怀与治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755年,卒于812年,字子美,号东山,晚号静庵。其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时常流露出对社会动乱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时期,社会逐渐安定,诗人借此表达对恢复安宁和小康生活的欣喜。


诗歌鉴赏:

《献池州牧》是杜荀鹤在池州任职期间所作,诗中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与民生富足的渴望与赞美。首联通过“池阳今日似渔阳”描绘了明媚的自然景象,与“凶年作小康”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在经历了动乱与苦难之后,人民生活的改善。

中间两联则描绘了安宁的景象:江路通畅,郡城安宁,象征着经济的复苏与治安的稳定。田野的丰收和鸟鸣的安静,进一步表现出人们的富足与生活的美好。结尾的“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表达了对逃亡者归来的期待与对仁政的赞美,体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社会政治的关切,展现了杜荀鹤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阳今日似渔阳:描绘了池州阳光明媚的场景,暗示了天气的好转和生活的改善。
  2. 大变凶年作小康:承接上句,指出在经历过动乱和凶年后,终于迎来了小康的生活。
  3. 江路静来通客货:描绘江路的安静与繁荣,体现出交通畅通,经济复苏的景象。
  4. 郡城安后绝戎装:说明郡城安定后,战争的痕迹消失,人民生活重归平静。
  5. 分开野色收新麦:描绘了田野的丰收,表现出农业生产的喜悦。
  6. 惊断莺声摘嫩桑:形象地描绘了春季的田园生活,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7. 纵有逋民归未得:提到那些逃亡的百姓,虽然还未归来,但表达了他们的归乡希望。
  8. 远闻仁政旋还乡:用“仁政”点明政治的理想,强调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上下句对仗工整,表达了社会的安定。
  • 比喻:将“池阳”比作“渔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美好的环境。
  • 拟人:如“惊断莺声”,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渴望和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怀与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光: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反映了生活的美好。
  • 新麦:代表着丰收与富饶,体现了农业的复兴。
  • 莺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鸟语花香,喻示着生活的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仁政”指的是什么?

    • A. 统治者施行的仁爱政治
    • B. 诗人的个人理想
    • C. 逃亡的百姓
    • D. 经济发展
  2. 诗中“江路静来通客货”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 A. 战乱频繁
    • B. 经济繁荣与安定
    • C. 自然灾害
    • D. 人民困苦
  3. 诗中“纵有逋民归未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杜荀鹤的《献池州牧》都描写了社会动荡后的恢复,但杜甫更强调个人的痛苦与国家的苦难,而杜荀鹤则侧重于对未来美好的展望与民生的富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相关查询

沛公歌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 其一 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 苦热 朝二首 咏官妓从人 送李殿丞通判蜀州 新雁 依韵和仲源独夜吟 得李殿丞端州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豁的成语 齲字旁的字 铜嗓子 卓有成效 相临 井中视星 猪嘴瘟 橹艩 心字底的字 贯鱼之次 彑字旁的字 秉意 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玉液金浆 舌字旁的字 包含若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雨同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